在向王杰生前所在部队
赠送《英雄王杰》一书时的发言
(2023年12月4日)
南 兵 军
今天,缘于《英雄王杰》这本书,我们来到英雄王杰生前所在部队,心情激动,特别高兴。这不仅因为我在退休12年后又一次来到基层部队,更重要的这是英雄王杰所在的部队,是习近平主席亲自视察并在此对王杰精神做出重要指示的部队。王杰比我大9岁,比我早入伍8年,我们都是济宁老乡,相隔距离几十里。我入伍时,正值开展向雷锋、王杰等英模人物学习之际。然而,真正全面系统了解王杰的事迹和精神,还是在为《英雄王杰》撰写序言期间,通读了这部有份量的作品。对此书好的评价,有说不完的话,这里只说三句话:
第一句话,王杰的路是每个人都可以走得通的。王杰从一个普通青年,最终成长为一名英雄,这条路是怎么走过来的?这本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换句话说,王杰的成长具有普遍意义,他的路对于后人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是可以走得通的。从历史角度看来,王杰的成长应该有很多因素做支撑。他成为英雄,有其偶然性,更多的是必然性。我以为,王杰的成长主要有“四靠”,即:靠文化奠基,靠实干立身,靠本分做人,靠追求实现梦想。在这四靠之中,除了第一靠,其它三靠相对来说比较好理解。靠实干立身,王杰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到了军营,始终都是在干中成长;靠本分做人,济宁人都知道,金乡人的特点就是厚道、忠诚,务实,这一点我很认同;靠追求实现英雄梦,这是书中写得最精彩的地方。王杰从小扛红缨枪、将王芳改为王杰、听金乡古代英雄彭越、檀道济、李遂、周一德的故事,受“金乡四杰”的熏陶,入伍后学习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罗光燮等英雄的事迹,加之他对党的孜孜追求和践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理念,等等,终于使他的追求之梦变成了现实。对于追求英雄梦这一点,可能对大多数同志难得一遇,但只要有了这种追求,遇到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肯定会挺身而出的。今天,稍展开一点讲讲靠文化奠基这一条。这个文化是指大文化,既包括理想信念、三观和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地域文化等。就王杰来讲,主要受到四方面文化的影响。
一是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金乡地处孔孟之乡,这里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儒家思想中蕴含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廉耻,在王杰的家乡、在王杰村里的老百姓身上都有很深的烙印。王杰从小跟随伯父学习传统文化开蒙较早。表现在他身上突出的是忠、信,是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祖国母亲的一片赤诚;对乡亲、恋人、同学、朋友的诚信。表现在王杰未婚妻赵英玲身上的是孝,是仁爱,尤其是孝道文化得到了很鲜明的体现。习主席讲,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很有道理的。
二是受到区域文化的特殊影响。主要是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鲁西南地处黄河流域,王杰读书的金乡一中前身是湖西中学,这是一所以“保卫黄河”为动力、培养革命干部著称的学校,先后在黄河流域的四个省十多个县流动办学。金乡还是大运河流经之地,王杰家乡村后的万福河向东直通的就是京杭大运河,以“至诚至仁”“为民造福”而形成的漕运文化在这里有着深刻影响。王杰后来在邳县大运河畔练兵,与当地的老百姓有着生活上的交往,这一段恰恰又是远近闻名的“中运河”。上大水也好,挖河工也罢,漕运作用的发挥,还有兴利除弊的治河运动,说明区域文化在王杰身上有着很深的渊源。
三是受到革命文化的深刻影响。金乡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这片土地在战争年代属于湖西革命根据地,是山东三大革命老区之一。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在这里与国民党军斗智斗勇,鏖战鲁西南,血战羊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万福河阻击战就发生在王杰村北一公里的地方。书中有一段关于王杰为烈士迁坟的故事,他和一中的同学起到了一位小烈士的骸骨,身旁的瓦片上面记录着部队的番号和烈士的名字。这个情节感人至深!再比如,王杰在邳州练习泅渡的张楼公社,离碾庄不远,这个碾庄很有名气,它就是淮海战役中解放大军消灭黄维兵团的地方。还有王杰参与国防施工的沂蒙山区,发生过大青山突围战,那是我山东抗日武装斗争日本侵略者最为惨烈的一战。这些革命文化,深深影响了王杰的成长,这也是我军“军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受到军营文化的直接影响。军营文化的特点是听党话、跟党走,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军人。军人的特色是纪律严明、雷厉风行、血性勇敢、吃苦奉献、冲锋陷阵、不怕牺牲,王杰从一名普通农家子弟,在绿色军营这座大熔炉里,接受种种考验,苦练工兵本领,苦练埋雷技术,苦练铁脚板,终于百炼成钢,成为了一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钢铁战士。这一点,在座的各位都深有体会。
第二句话,王杰的梦是每个有志军人的梦。读过此书,联想个人,发现王杰一生中有四个梦。一是当兵的梦。王杰从少年时代就想当兵,11岁时听了抗美援朝英雄事迹报告会就急切地找到老村长,闹着要去当志愿军。19岁时他初中刚毕业,主动放弃升高中的机会,毅然报名参了军,圆了人生第一个梦。在那个年代,当兵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我很早就有一个当兵的梦,为了当兵我曾经写过血书。二是当好兵的梦。王杰当兵的目的是为了制止台湾的蒋介石反攻大陆,为此他苦练杀敌本领,三次被评为五好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还是郭兴福式四会教练员,五大技术满堂红,真正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优秀士兵。我参军的第一年也获得了五好战士,给家里寄奖状时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和书中王杰的情节如出一辙。三是入党的梦。王杰虽然生前没入上党,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这个梦。他的家庭成分高,在那个时代入党难是现实,但这个梦在王杰心里一直非常迫切,甚至在他刚牺牲的时候有人怀疑他奋身一扑的动机。后来王杰被追认为中共党员,补上了生前未能入党的遗憾。王杰的好多日记都是围绕入党问题写的,写出了思想进步的心路历程,写出了不同寻常的人生境界。四是当英雄的梦。我们入伍那个年代,很多士兵往往还有一个提干梦,入党之后能否提干,对一个士兵的进步而言是道人生的坎。王杰没有此类的梦,他有的是一个更高的梦就是当英雄的梦。王杰的一生,就是一个崇拜英雄、热爱英雄、追寻英雄和成为英雄的过程,王杰既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第三句话,王杰的“两不怕”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魂。《英雄王杰》这部作品还有一个很成功的地方,就是很好地运用文学的语言,诠释了什么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在王杰牺牲短短不到一秒的时间里,他究竟想到了什么?有人说什么也没想。我要说不可能什么都没想,在王杰内心深处至少有四个方面的潜在想法,一是忠于职守,就要奋不顾身;二是一心为革命,不能有二心,容不得半点犹豫;三是对党的追求,就是随时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四是英雄要有随时赴死的准备,董存瑞、罗光燮等英雄就是榜样。这些想法既是自觉的,又是冲动的;既是必然的,又是突发的。面对没有选择的突发情况,对于一般人来讲,可能会发懵,而对于追求英雄梦的英雄来说,这就是机遇和追求的终点。王杰用自己的身躯讲完了他的最后一课,这一课讲得很圆满。我们今天来学习英雄王杰,千万不要把“两不怕”精神看得很简单,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是建党精神、建军精神的结晶。习主席视察我们这支部队时讲话指出,要让王杰的“两不怕”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我们要很好地来理解这个要求。当前正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弘扬新时代王杰精神,就需要我们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发扬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民族尊严、民族复兴和保卫国家和平崛起的强军精神;发扬一代新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奋斗精神。希望我们每个军人尤其是王杰生前所在部队官兵,要通过阅读此书、宣传此书,进一步研究王杰精神、践行王杰精神,使新时代王杰精神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