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理论 >> 文章内容

运河上的回首与远望者

[日期:2024-03-19]   来源:  作者:刘帝恩   阅读: 0 [字体: ]


研究大运河的著作近年来浩如烟海,但公认的精品并不多。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山东大运河新考》,无疑是众多著作和研究中的闪亮明珠。

作者姜传岗,曾任中共济宁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现为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智库专家。这本书是他近年来研究运河史的力作,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水利、水运方面的先进科技水平和杰出成就。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充分展现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历史

想全面介绍大运河、写好大运河,有两个难题需要解决。一是大运河的“大”,这个大不仅是空间上的长度,更是需要用脚丈量的长度,作者在写作中跋涉与调研的时空也是巨大的。二是大运河的“新”,既然是《山东大运河新考》,必然是常学常新,观点新,有说服力。

在解决这两个难题方面,姜传岗有着自己的实践。他多年来广泛调研,长期深入运河沿线村庄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关于运河历史的新资料,撰写和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山东大运河的考证文章。

在这部著作中,姜传岗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在诸多方面,以新材料、新观念讲述山东大运河历史,弄清楚了运河史上的许多问题。以鲜明的观点、朴实的风格、有力的论证,构建了属于他的运河“瞭望塔”。

书中各篇旁征博引,可窥见调研的广度和深度。如该书上编《“南旺分水”如实说》一文中,引用了“汶河分流南北,北会黄河,南入江苏,‘三分朝天子,七分下江南’”的美誉。还有一种与其相近的说法是“北去三分朝天子,南下七分接皇粮”,这种说法出现在清代的楹联中。

围绕这种说法,姜传岗用全面、详实的论证,指出了历史上的谬误,把被神话的、夸张的和误解的成分剥离开来,呈现给读者一个真实的南旺分水全貌。许多观点如“南旺分水向北可直通北京是不可能的事”“真的以为南旺分水‘向北流到北京,向南直达江南’,则大谬矣!”等,都十分直接、大胆地指出了历史上的误读。所引嘉庆《大清一统志》、雍正《山东通志》和《明史·宋礼传》中关于大运河及汶水的描述,则是有力的支撑。

对大运河近现代工程的研究方面,姜传岗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大运河过黄河的船闸方案略述》中,详略论述了“穿黄工程”的要旨和难题,让人大开眼界。对于不易理解的地方,姜传岗在注释部分也给予了补充,如“1967年山东省实施梁济运河通航改造工程,按六级航道标准施工”“1976年进行了三次船舶自黄河过闸入梁济运河的试验,但黄河泥沙淤积船闸,加之处于黄河险工地段,上闸首在竣工之后曾出现渗水,为保防洪安全,于1980年6月进行封堵,1989年拆除”。

这些注释的补充,把工程的来龙去脉讲得一清二楚。在此文后面,姜传岗还附上《运河穿黄两岸地形图示》《京杭大运河全程复航过黄河示意图》,让读者一目了然地观察大运河。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三维的,而文字是一维的,所以仅靠文字,仍会让人留下众多想象空间,这或许也是许多历史谬误的来源。因为图像是二维乃至三维的,所以姜传岗在本书中用大量的附图当佐证,不仅提升了书的维度,也提升了他所述观点的说服力。这种用补充案例、图片提升材料维度的方法,可以说非常聪明,也非常专业,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读者误解,还原案例真实样貌。

在新的历史时期,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必将取得辉煌成就。这其中,《山东大运河新考》这部著作,就像运河上的瞭望塔一般。姜传岗就是这座瞭望塔上的瞭望者,他看向远方,看向未来。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2024年,在大运河迎来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姜传岗的这部作品,能带给我们更多启发。这部著作,对推动运河有关研究和实际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对于大运河山东段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