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丰家雷
每到高考季,一位学生高考,全家人乃至亲戚、朋友、邻居......众多目光都会聚焦到这位学子身上,考试成绩自然而然就成了大家关注的头号焦点。
仿佛高考成绩就是学子命运的定盘星。
当然,在现有高考体制的指挥棒下,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其实,仔细想想,这种特别过分的关注也大可不必。有句俗话说得好,“先胖不是胖,后胖压倒炕”。
在教育届,有一个“第十名效应”理论。这是杭州市的一位小学老师周武在1989年提出的一项调查理论,这份灵感源于他参加了一次毕业生聚会,他发现了一个十分神奇的现象:当年那些成绩并不十分突出,成绩排在第十名左右的同学,很多人取得了不凡的成绩,有的当上了教授、经理,甚至成了行业的翘楚,而有不少考试成绩前三名的同学,现如今却成就平平。随后周武老师开始了他长达十余年的观察研究,进而提出了这个理论。
事实上,我们看看身边的人,也不难发现的确存在这种现象,现如今混的风生水起的人,有很多也不是当年班里的尖子生。
这种事情在古人那里也能找到一些例子,曹雪芹、顾炎武、金圣叹、吴敬梓、蒲松龄、柳永、唐伯虎等人都是落榜秀才,但他们也都有不凡的成就。
事出必有因。存在的即有其合理性。
有人说:“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就是坚持。”就人而言,天赋异禀的“超人”是极其个别的,多数智商水平差距不大,无非是这些成功人士更心态平实、踏实明净,不是追求一时的热闹,而是围绕一个梦想,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扎扎实实地下工夫坚持下去,不断提升自己,久久为功,熟能生巧,巧而生悟,终有成效。
我国古代有一个词叫“潜龙勿用”,它出自《易经》的乾卦。意思是想成就大事,就要沉得住气,在事物发展的初期,虽然势头很好,但因为时机不成熟,便应小心谨慎,养精蓄锐,积蓄实力,等到时机到来时,再趁势崛起。要耐得住性子,最好的时机,往往是在不断积累中熬出来的。
人生是长跑,考验的是耐力,一时跑的快,未必能坚持到最后。
水滴,很柔弱,不断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击穿。这就是驰而不息,日积月累的效果。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曾提出过“一万小时定律”,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学习,如同吃饭,要吃得进去,消化得了,吸收得好,最终转化为自身的能量。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是把别人的知识和经验变成自己的能力。医学院是培养大夫的,如果毕业了不会看病,这种大学生纵使把医书倒背如流,又能有什么用呢?
学历,只是在学校学习的经历。只要拥有永不言弃的耐心和自信,很多上学期间考试成绩不那么突出的人,进入职场后,因为没有傲人的资本,反倒能够在自己最有优势、最具潜力的领域里,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孜孜以求,把事情做到精益求精。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人生的拐点很快就会到来,精彩的华章就会如期而至,仿佛“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般。
面对纵横交错的人生道路,每一种选择都会有不同的结果,就像买东西一样,“选贵的不如选好的,选好的不如选适合自己的。”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并非完全取决于学历的高低、起点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适合自己的舞台。
爱因斯坦曾拒绝当以色列总统。1952年,以色列第一任总统去世,总理写信诚恳邀请身在美国的爱因斯坦回去担任总统。爱因斯坦是犹太人,又是一位成就非凡的大科学家,换作一般人,能当上自己祖国的总统,自然会高兴万分,欣然接受。可爱因斯坦竟出乎人们意料地拒绝了,他认为自己并不擅长政治事务。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这真是个伟大而明智的决定。假如爱因斯坦当了以色列总统,那么这个世界上还会有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吗?恐怕也就仅仅多了一位名字叫爱因斯坦的总统而已。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诸多可能,人生成功的奥秘在于扬长避短,经营好自己的长处,找准发挥自己优势的最佳位置,在属于自己的田园里精耕细作,努力修炼成自己希望的样子。
高考,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驿站,未来的日子还很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和条件基础。家长和社会更应该目光远大,放眼未来,对孩子多加鼓励,明确人生目标,创优环境。是骏马,就选择草原,驰骋千里;是雄鹰,就选择天空,翱翔蓝天;是小草,就选择大地,茁壮成长;是鱼儿,就选择江河,自由遨游。
人生之路,精彩纷呈,贵在坚持,赢在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作者简介:
丰家雷,现任济宁学院党委副书记。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任职经历丰富,先后任共青团泗水县委书记,泗水县踅庄乡党委书记、泗张镇党委书记,泗水、嘉祥、邹城三县市区组织部部长,邹城市常务副市长兼任邹城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济宁市发改委副主任,济宁市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办公室主任,济宁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济宁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济宁学院党委副书记。酷爱写作,每每在工作之余提笔抒怀,笔耕不辍,尤善散文、评论,《心里的“罩”》《早春的荠菜》《“诗情”与“画意”》《从“子不问马”与“穆公亡马”谈人本情怀》《“一日一钱”与“五日京兆”之随想》《说“窍”》《泗水桃花节记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桐花万里丹山路》等作品被频频发表在《杂文选刊》《山东文学》《领导科学》《参花》《大众日报》《齐鲁晚报·青未了》《山东国资》《济宁日报》《鲁艺》等报刊媒体。独立创作并结集出版专著《实践与思考》(华文出版社),印有《责任与荣誉》《且行且珍惜》《丰雅集》《偶得》作品集和《心迹》手稿作品集。)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