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县是1953年10月新建的县。县机关驻地夏镇位于微山湖东岸,是秦朝之广戚、明朝之部城两城所在地,原分辖于山东的滕县和江苏的沛县,接壤处相互穿插交错,有“一步两省三座庙,一条大街两县分”之说。夏镇西、南两面靠湖,芦荡百里,云烟茫茫。湖中有岛,岸边夹山,湖河港汊遍布荷菱苇草。旧社会,这里既有侠客、好汉逞强,又有强盗藏身,乃“藏龙卧虎,兵家必争”之地。明隆庆元年(1567年)运河改道夏镇,遂建水旱码头,车旅商船如市,四方商贾云集,大小商号林立。津浦铁路修建后,铁路运输取代了大部分水运,致使夏镇一些商店、作坊倒闭,生产停滞,但这里仍然是方圆百里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夏镇党组织创建的历史背景
微山湖地区地处鲁苏两省边缘,加之依山傍湖,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据史书记载,这里曾发生过100多次规模较大的战争。历史上,这里的农民起义也是此起彼伏。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这一带有不少农民参加;徐鸿儒领导的白莲教徒曾在这里浴血奋战;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几次转战于微山湖地区;捻军攻克、占领过夏镇。长期斗争的锻炼,使微山湖区人民养成了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吃苦耐劳、朴实耿直的可贵品格。“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正值军阀混战时期,夏镇地处南北军阀势力的交接点。1920年的直皖战争、1924年的直奉战争,给这里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地处微山湖畔的夏镇地区,生活在二湖崖的贫苦湖民、渔民,不仅受尽了兵荒马乱之苦,还要承受地方官府、土豪劣绅的敲诈勒索、湖霸的欺侮剥削。因此,他们对现状极为不满,渴望翻身解放,要求世道变好。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使微山湖东的夏镇(此时属于江苏省沛县第七区)受到新文化、新思潮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火炬点燃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怒火,也同样照亮了微山湖区人民的斗争历程。1920年,徐州师范学校毕业的进步知识分子柳务本任教于沛县第九国民小学(即夏镇三孔桥小学)。柳务本是“五四”运动后觉醒的知识分子,思想激进。他在学校号召学生以劳动为本,刻苦读书。他还在校内组织了“青年学生自治会”、“互助会”,号召学生团结互助,学习马列主义入门书籍,如欧文著的《新社会观》,布哈林著的《共产主义ABC》等。大革命失败后,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生、国民党军某部第九师(驻南京的王敬玖师)政治部科员张天刍,因厌恶国民党的反动与腐败,愤而弃职还乡,帮助夏镇一带进步青年组织青年读书会,赠送了一批进步书籍,进一步激发了青年们的爱国热情。
夏镇党组织的创建及发展
1929年,夏镇一带开始有了共产党的活动。在济宁七中(山东省第七中学)求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张开晋(夏镇人),1929年秋来到沛县夏镇国民中心小学(后改称大庙小学)任教。1930年秋,在沛县中学师范部求学的王钦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翌年秋毕业后亦到夏镇国民中心小学任教。他们秘密从事党的活动,但没有发展党员。
1932年1月,中共沛县委员会派共产党员张光中到湖东夏镇一带开辟党的工作,并以沛县夏镇民众教育馆庶务的公开身份作掩护,秘密进行建党活动。通过民教馆的各种文体活动,张光中广泛接触群众,和进步青年交朋友,培养建党对象。张光中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考验,于1932年三四月间发展了民教馆长苗敬一入党,继而又发展馆员张素兰(女)、李本智、李善林和炊事员刘洪喜入党,与大庙小学同建一个支部——中共夏镇民众教育馆支部,张光中任书记。这是微山县境内的第一个中共支部。1932年5月,张光中又发展“青年读书会”成员郑安良入党,并布置郑安良在知识青年中培养建党对象。同年6月,张发展三孔桥“青年读书会”成员李成祥、金子良、张运海、张建基、林福友、姜有吉等人入党,遂建立中共三孔桥支部,李成祥任书记。7月,又发展单兴志、沈光伦、鞠学伦、张绍明、杨传珍、王维新、常德方、王金玉、鲍成瑾、王西元、俞锡涛、潘绍功入党。至7月底,共发展党员20多人。到10月,相继建立了中共夏镇三八街支部、盐当街支部、部城里支部,王维新、金子良、鞠学伦分别任书记。1933年1月,由张光中主持,在三孔桥“青年读书会”会址召开了各党支部书记会议,成立了总支委员会,郑安良当选总支书记,下辖5个支部,共有党员56人。
夏镇党组织的早期活动
夏镇党组织创建后,积极开展活动。从1932年2月至1933年秋,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夏镇党组织领导农、渔、湖民群众组织“乡村改进会”,先后发动了反高利贷斗争、反封湖斗争、反挖河斗争、反警察迫害斗争。这些活动和斗争最终都取得了胜利。
反高利贷斗争
1932年秋后,微山湖一带遭受水灾,灾民吃穿无着,生活更加凄苦。国民党沛县县政府发放了一批二分息贷款和救济粮,用于灾民度荒。部城乡乡长庄兴志和夏镇镇长郭成瑾私吞了救济粮,又将二分息贷款转为二八分息贷给群众,从中盘剥渔利。灾民为了活命,纷纷贷款,以卖青苗的方式折款归还。当时在沛县政府供职的张天刍将底细透给了中共夏镇支部书记张光中。张光中立即召集郑安良等党员商讨对策,决定领导群众开展反高利贷斗争。张光中先派鞠学伦、王金安、李保义去乡公所找庄兴志追查救济粮下落,清算低利变高利贷款问题。庄兴志装憨卖呆、耍赖蛮横的态度激起了群众的怒火,党组织因势利导,趁机发动群众,动员了几百名债民拥向乡公所。情绪激愤的群众砸烂了乡公所的牌子,声称要庄的狗命,庄不住的磕头求饶。接着几百人涌向区公所,要求区长刘皋民严惩乡长庄兴志。刘皋民表示答应群众的要求:一、要庄兴志交出救济粮,分给群众;二、灾民借庄兴志的高利贷,谁借归谁,本息分文不要;三、罢免庄兴志的职务,由群众另选乡长。斗争的结果,庄兴志官、钱两空。后经了解,这笔救济款并非庄一人独吞,而是和区、乡镇长合伙瓜分。于是,张光中、郑安良等党组织领导人又发动了反对夏镇镇长郭成瑾贪污的斗争,强令郭成瑾清算镇公所账目。郭成瑾是个流氓无赖,自称钱被花光,粮亦耗尽,无力偿还,区长刘皋民害怕引火烧身,即刻答应群众要求,呈报县政府,罢免了郭成瑾的镇长职务。
成立乡村改进总会
1933年 ,张光中指示夏镇党员要多和群众联系,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培养党的发展对象。为了更利于开展工作,夏镇党组织于1933年3月在夏镇成立了乡村改进总会,在大庙小学召开了成立大会,民主选举共产党员郑安良为总会长。会员很快发展到600多人,编成了8个分会。党组织利用乡村改进会对会员进行阶级教育、民族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讲解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灭亡中国的狼子野心;揭露蒋介石叛变革命、卖国求荣的罪恶本质;宣传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的革命主张;宣传共产党毛委员在江西革命根据地领导工农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反围剿的革命壮举。通过宣传教育,发现进步青年就利用交朋友、叙亲戚、认本家等方式培养建党对象。一段时间内,夏镇乡村改进会成为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发挥了很大作用。
反封湖斗争
微山湖盛产芦苇、菱、藕、苦江草等。生活在二湖崖的“混穷的”,既无土地,又无渔具,全靠两只手采莲扒藕、打草割苇养家糊口。1933年6月,荷花刚鼓嘴吐蕊,国民党沛县县政府以保护湖产为名,从郗山到夏镇,将湖区划片圈占起来,严禁穷人打莲蕊、割苇草。国民党沛县七区(夏镇区)封湖委员会还专门贴出布告:
为布告示,百姓知悉:上峰有令,布告封湖,一切湖产,皆为国有。为利民生,为厚国家,禁打莲蕊,禁割湖草。莲藕苇草。尽皆保护,秋成之期,组织采割;分片划定,不得私为。轻税薄利,官民两得。
右列各条,一律遵照!若有违背,严惩不贷!本令言出法随,勿谓言之不预。切切,此布。
区长 刘皋民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六月
要封湖,直接受害的是沿湖群众。张光中在三孔桥水火庙小学召开了党员会议,商讨对策。为了保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会议决定针锋相对、寸草必争。张光中响亮地提出:“我们共产党员要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为劳苦大众谋利益;要广泛深入地教育民众,团结民众,揭露国民党黑暗政府鱼肉乡里的罪恶勾当。同时要注意斗争策略,把经济与政治、公开与秘密的斗争紧密结合起来,争取斗争的胜利。”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会议决定由乡村改进会总会长郑安良和在渔、湖民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的王志成(王老大)具体领导这场斗争,张光中则在幕后指挥。郑、王二人联合南庄开明士绅地主汪玉珠、张宝钧、傅佑铭等人,成立了一个“反封湖委员会”,和反动官府针锋相对,寸草必争。第一批入会的就有上千名群众。南庄成了指挥群众运动的大本营。
几天以后,刘皋民指示运河乡乡长李锡增带水警队倾巢出动,挨村挨户地搜查,群众辛辛苦苦打来的莲蕊被他们抢劫一空,还打伤了七八个湖民。李锡增的暴行激起了湖、渔民的强烈不满,党组织决定先煞煞他的威风。湖民照常早出晚归打莲蕊,并在明处只布置少部分船,多数船隐蔽在芦苇丛中,单等李锡增上钩。不一会儿,一只大船果然来了。李锡增拄着钢钎条,耀武扬威地站在船头篷桅下。湖民谁也不理他,照常作业。李发火了,命令大船横冲直撞,命令乡丁拿钢钎乱捣小船。立时,湖民的小船有的被撞翻,有的被捅漏。被激怒的湖民和乡丁扭成一团。王成志的三弟王志美领着七八只小舟围住了李锡增的大船,质问他为什么封湖。李锡增气急败坏,猛地掏出手枪进行恐吓,就在这时,只听一声锣鼓,数百只小船、划子、三节杆从四面八方飞出芦荡。船上都架着鸭枪,将大船围得风雨不透,乡丁们吓得抱成一团,屁也不敢放;李锡增也吓得面如蜡纸,龟缩在桅后。王志美揪住李锡增的耳朵,把他拽出来,并一声断喝:“滚起来!咱们去见刘皋民!”湖民们撑船上岸,接着便潮水一般涌向夏镇,冲进顺河乡公所,砸烂了乡公所的招牌,然后又涌向区公所。刘皋民大惊失色,躲避不及,只好硬着头皮面对湖民。刘皋民见众怒难犯,迫于形势,只得认输,连忙表示 :“本人纳谏,愿为民请命,取消封湖”。
反封湖斗争取得彻底胜利。穷苦湖、渔民从斗争中进一步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斗争就有出路。这次反封湖斗争给被压迫、被剥削的劳苦大众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鼓舞了群众斗志,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反警察迫害斗争
夏镇反动当局为迎合蒋介石推行的所谓新生活运动,常派爪牙沿湖、沿街寻衅,动辄以“违警规”为借口刁难、凌辱百姓,轻者罚款,重者殴打、关押。警察肆无忌惮、招摇过市,广大群众深受其害。夏镇党组织决心发动群众,抓住时机惩治反动警察,打击其嚣张气焰。
1933年盛夏的一天,巡警发现三八街的居民安继才门口有块西瓜皮,便破口大骂:“你他妈的倒逍遥自在,吃了西瓜,皮扔在地上,罚5块大洋!”安继才求饶道:“我没吃西瓜,皮不是我扔的。”“你他妈的还嘴硬!”巡警一脚踢倒安继才,左手按头,右手挥拳就打。围观的群众见理不顺,纷纷指责巡警。巡警有恃无恐,转而威吓群众。被激怒的群众七嘴八舌,一片喊打声。巡警见状再也不敢逞凶,连忙抱头鼠窜。群众尾追到夏镇警察分局门口,吓得巡警闭门不出。夏镇党组织得知消息,当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一面派人动员各商户罢市,一面派人同警察分局谈判,要求惩办打人凶手,并保证不再随便打骂群众,不得无辜对群众罚款。夏镇大小商号程度不同地受过警察的欺侮、勒索,听说罢市惩治警察,大都赞成。于是店门关闭,一齐停止营业。谈判代表带数百人去警察分局,分局长赵子勤慑于群众威力,当场赔礼道歉,把警长和肇事警察开除,同时还答应了其它各项要求。翌日,区长刘皋民带人沿街鸣放鞭炮,各商户才重新开市。
反挖大捐河斗争
1933年9月,夏镇党组织又领导沿湖农民、湖民进行了反挖大捐河斗争。这年汛期,大雨倾泻,沙堌堆湖水下泻,水位提高。这样不仅使湖田被淹,还会影响高地种麦。汇子湾乡长王兆义、袁庄大地主袁某计开挖大捐河,排水种麦。王、袁出面打通了区公所关节。刘皋民与王兆义本来就臭味相投,听说有油水可捞,立即以区公所名义向沛县政府打了挖河报告。报告很快被批准,并拨了专款。刘、王想吞掉大部分挖河专款,又搞了个低标准“以工代赈”的把戏,强令三孔桥、老坝、南庄一带的农、湖民去挖大捐河。只挖大捐河,不挖南庄河(庙头河)、十字河,湖水必然积到大捐、南庄一带,造成几千亩湖田被淹,还会影响到高地种麦,这就引起了南庄、大捐以北,夏镇以南群众的强烈不满。夏镇党组织再次领导群众进行了反挖大捐河的斗争。同反封湖斗争一样,仍由王志成、王志美兄弟领头,并得到夏镇名流士绅、国民党法政大学毕业的张汉昌的支持,同刘皋民区长再次展开了斗争。一天,刘皋民乘船来大捐进行动员。他的话刚讲了个开头,就被王志美回敬回去:“刘区长,你身为一区之长,对待臣民,不能向一个,误一个,挖通了大捐河,不挖南庄河、十字河,想把我们这一带人饿死?要挖三条河都挖,要么都不挖。”众人齐声呐喊。一群光腚的半大孩子,钻到水底,挖出烂泥,扔向刘乘坐的大船。刘皋民气得暴跳如雷,刚想命令水警队持棍行凶,忽从苇荡里划出数百只小木船,船上的鸭枪对准了刘皋民的水警队。刘见状忙钻进船舱,连喊:“开船!开船!”在一片呼喊声中,刘皋民逃回夏镇,从此不提挖大捐河的事。反挖河斗争取得了辉煌胜利。
1933年夏,中共江苏省委和徐州特委、沛县县委相继遭受破坏。9月,张光中根据组织决定离开夏镇。10月,夏镇民众教育馆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夏镇一带共产党的活动基本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