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步庭书记1938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梁书记历任鱼台县委书记、华北局青委副书记、团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农办副主任、青海省委常委、秘书长、省委书记、第一书记、山东省委书记兼省长、省委书记、山东省顾问委员会主任。
永远的梁书记
99岁的中共山东省委原书记梁步庭于今年的4月14日仙逝,为山东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革命老人走了,带走了他一个世纪的革命故事。如果按照农历算,梁书记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百岁老人,因为他出生于1921年11月,离100周岁只差半年。
少年时代
我和梁书记都是微山夏镇人,他家在老运河东的磨担街,我家住运河西岸的卧佛寺,相距也就500多米。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夏镇戚城南门口有所清代创办的私塾,父亲和梁书记都在私塾读过书。父亲长梁书记几岁,入学早,曾经同学过一年。教他们的私塾先生姓林,是清末的秀才,写的一手好书法。军阀混战时期,他担任奉军师爷,奉军败了,他流落到京杭大运河四大古镇之一的夏镇,在戚城南门口当起了私塾先生。由于他已年近半百了,社会各界都习惯叫他老林先生。老林先生教书要求严,背书、写字不符合要求都要挨戒尺。梁书记的行楷苍劲隽永,都是读私塾打下的基础。读了几年私塾,不到12岁的梁书记到徐州亲戚家呆了半年,接着经人介绍到江苏省丰县中学读书,从此在恩师李贞乾的影响下走向了革命道路。
恩师李贞乾
我在省委原党史研究室曾经担任党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党史人物研究会秘书长,包括梁书记在内的省里8位老领导是党史学会顾问。由于工作关系,我每年都会去梁书记家几次,汇报党史学会工作,或者邀请他参加党史学会年会,或者送文字材料。有时候会坐一会,同梁书记拉拉家常。我们交谈的最多的是他小时候的故事,再就是著名革命烈士李贞乾的故事。
梁书记12岁离开夏镇,到丰县中学读书,得以认识了引导他走向革命道路的校长李贞乾。梁书记说,李贞乾原是国民党员,他的人生之路发生重大转折,是在1930年春结识了孙叔平以后。孙叔平原是共产党人,出狱不久被李贞乾聘到丰县中学任教。本来国民党县党部让李贞乾暗地里监视孙的活动。但是,通过实际接触,李贞乾发现孙叔平是位学识渊博,精通哲理,对社会有正确见地的学者。长期的接触,使他们慢慢成了好朋友。通过孙叔平,李贞乾阅读了一些进步书籍和马列主义作品,开始认识共产党和共产主义,使他看到了光明,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1937年10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派王文彬来丰县开辟湖西抗日根据地。1938年初,经王文彬介绍,李贞乾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就在这年的7月,李贞乾介绍他的学生梁步庭参加革命工作。李贞乾在抗日战争中担任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总队长,在李贞乾的熏陶带动下,全家26口人,全力以赴,踊跃参加抗日工作。他家的土地、房屋、枪支、马匹等都献给了部队。李贞乾虽是总队长,却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梁书记回忆说,李贞乾头戴草帽,身穿破旧的灰军装,脖子上围着一条浸透汗渍的白毛巾,不论行军打仗,总是和战士在一起。他经常和战士谈心,讨论战术,一同唱歌,有说有笑,相处得很好。不久,李贞乾被鱼台群众团体公举为鱼台县县长。1940年7月建立了湖西专员公署,李贞乾被选为湖西地区第一任行政专员。
梁书记说,李贞乾忘我工作,生活上不搞特殊,一向克己奉公,艰苦朴素,作风民主,平易近人,为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了学习榜样,对我的影响很大,是我走向革命道路的领路人。湖西抗日根据地的日益发展和巩固,引起了日伪军的恐慌和不安。1942年12月,日伪军万余人对湖西根据地中心区进行规模空前的大“扫荡”。战士们拼死杀开一条血路,进到一个干涸的漫河滩。立时,漫河滩落下了密如雨点的炮弹、子弹。一些战士相继倒在血泊里。突然,一发六零炮弹在李贞乾身边炸响,李贞乾身子一晃,胸部涌出一股殷红的鲜血来。
李贞乾极力支撑住身体,向大家作最后的交待:“掩护任务已经完成,立即向前方村庄突围。”他费力地喘着气,又叫警卫员扶自己上马。大家以为他要骑马突围,但他却一拨马头,朝突围的相反方向驰去。战马疾如闪电,敌人立即调转火力,射向黄尘腾起的方向。战友们立刻明白了李贞乾的意图,迅速跃出隐蔽地点,奋力向前面的村庄奔去。战马倒下了,李贞乾再也没有站起来。他身中数弹,倒卧在血泊中,壮烈殉国。
退休后,平时寡言少语的梁书记只要谈起他读私塾的时候,总是显得很兴奋,有说不完的话;只要谈起他在湖西参加抗日战争的日子里,他总是要述说李贞乾的抗日故事。
湖区开发
梁书记担任山东省委书记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关心家乡建设,直接领导了微山湖区的开发工作。1985年10月26日至30日,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梁步庭和省长李昌安带领24个厅局领导深入湖区考察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并在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梁书记的讲话政治性强,联系湖区实际接地气,具有科学指导性,开创性和可操作性。梁书记讲话进一步统一了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思想认识。微山县接着召开全县科员以上干部会议,贯彻落实梁书记讲话精神。县广播站专门开设了《湖区开发专题广播节目》,从而使全县人民进一步明确了四湖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统一了思想认识,轰轰烈烈的湖区开发建设掀起了高潮。
直到现在,微山人民仍然念念不忘梁书记亲自决策部署指导的四湖开发建设,对梁书记无不感恩戴德。
筹建“微湖大队纪念碑”
微山湖抗日游击大队纪念碑的建成与梁书记有直接关系,至始至终起了都重要作用。此事的起因是在微山岛上建起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后,微湖大队两位领导:大队长张新华、政委孙新民提出应该建微湖大队纪念碑,此事反映到省委党史研究室。建碑需要经费,我陪同省委党史研究室王传忠、王永仁两位领导去梁书记家汇报此事,请求梁书记给省财政说一声。梁书记表示,为微湖大队建纪念碑确实应该,问题是我刚刚为建“冀鲁豫革命史陈列馆”向省里要了1000万元,河北、河南也各拿1000万,不好再张口。如果向处长要,处长的权限也只有10万元,显然无济于事。我看这样吧,让省、市、县三级财政各拿100万元,应该够了,你们跑跑,协调落实,应该能办成此事。我们三人按照梁书记的指示,非常顺利的完成了建碑所需经费。记得在济宁,时任济宁市委书记的王修智同志慷慨地说:就这样吧,省里拿100万,市里拿100万,县里拿100万,如果不够,市里包底。就这样,位于县城西微山湖英烈纪念园,面临碧波荡漾的微山湖,纪念碑于2002年9月28日奠基,2004年7月16日落成,总投资800万元。由山东艺术学院设计,梁步庭书记题写碑名。主碑体高37.77米,寓意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基座边长45米,寓意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为帆船造型,白色的主碑体似一把刺刀,与碑体相连的红色船帆,似一面鲜艳的红旗,象征着微湖大队和湖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抗日,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主碑体前的人物组雕,展现着正规部队、地方武装和湖区人民并肩抗击日军的英雄形象。纪念碑基座四周镶贴8块栩栩如生的大型浮雕,展现着当年微湖大队、湖区人民英勇杀敌和护送刘少奇、陈毅等中央首长安全过湖的生动场面。纪念碑建成后,梁书记和微湖大队领导同志、铁道大队的领导同志张新华、孙新民、胡桂林、郑惕、杨广立等老革命参加了纪念碑落成典礼。
深夜纵论城市建设
梁书记离休后仍然关心祖国建设,利用一切时间和契机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记得陈民同志在担任微山县委书记期间,有一天县委办公室王超同志联系我,让我联系曾担任省计生委主任的班开庆同志,晚上一块去看望梁书记。我联系上班开庆主任后,班开庆说,最好晚上7点半之后再去,梁书记看新闻联播是雷打不动的。记得那天我们到梁书记家之后,梁书记让秘书泡好茶,准备要和我们长谈的架势。
我们谈了很多,梁书记问了许多问题,大都是微山县经济建设情况。陈民书记向梁书记汇报了微山县经济建设情况,梁书记不时的点头插话,气氛非常融洽。陈民书记说,微山近几年发展的很快,市容市貌日新月异,变化很大,经济总量在济宁已经排名第四。梁书记听了以后非常高兴,接着梁书记面对我们几个人,重点谈了城市如何建设的问题。
梁书记说,世界上凡是超大城市无不地处江、河、湖、海边。纽约、巴黎、洛杉矶、芝加哥,还有中国的上海、香港等。有水就有灵性,有水就有财富。所以我认为,微山县城不要再往东发展,再往东就和枣庄薛城联起来了,没有必要。我的意见应该往西发展,一直到昭阳湖边,充分利用湖的优势,把湖开发成旅游景点。济南应该往北发展,跨过黄河,让黄河成为市中心的河,这样济南才能发展成特大城市,成为国际大都市。耀邦同志担任总书记时,我曾经对耀邦同志建议,党中央搬出中南海,另辟新址,让中南海成为老百姓旅游观光的地方。我今天的意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概括起来就是:北京,还海于民;济南,跨河而建;夏镇,滨湖而筑。
最后,班主任向梁书记汇报了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的工作情况。梁书记是运河中心的顾问,还为《运河研究》刊物题写了刊名。那天,梁书记谈兴很浓,一直到夜晚11点半才结束,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梁书记的家。
网友评价
资深老记者黄宝福说,对于当大官的,人们习惯了落马的消息,比如陕西原省委书记赵正永,比如云南的原省委书记白恩培等。有位省级高官去世,却广受赞誉,比如活了99岁,今年4月14日去世的山东省委原书记梁步庭。黄宝福还专门写了篇悼念文章《不怒自威梁步庭》,文章在公众号发出后,朋友圈留言,盛赞梁书记。曾在山东省委组织部工作多年的网友卫府称赞梁书记:“思想深刻、情系群众、工作务实、举重若轻、稳重进取,抓大事和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等风格,令人敬佩。山东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快速健康发展的情况事实,就是最好明证。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他,斯人已逝,风范长存。”网名叫雪声的网友,显然对梁书记的认识更加深刻:“梁步庭书记敢为百姓说话,敢为弱者撑腰,可谓是官中的好官。”一位叫平友的网友评价梁书记:“真正的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者!”网友蔡绍芳说:“一个不图名不图利的老头走了。在举国上下学党史的今天,他给我们留下一份令举国上下传承万代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共产党人!”网友桥涵说:“山东政坛一颗巨星陨落。一切都将成为过去,唯有真理永存。他的高风亮节和优良作风,值得年轻人好好学习。”通过广大网友盛赞梁步庭,黄宝福感慨道:“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得一好官,是百姓之福,得一坏官,是百姓之祸;你当官就好好当,为百姓造福,为自己积德,梁书记活到99,赢得生前身后名。比那些在监狱里度过余生的贪官不知强了多少倍。”
梁书记低调做人我是最清楚的。我调到省委党史研究室工作,几乎每年都会遇到请求为梁书记立传的问题,县里、市里、省里三级党史部门都期待为梁书记撰写回忆录,为梁书记立传,都是我去做协调工作,也曾经和梁书记的早期秘书,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徐振基商量过这件事,请求徐秘书长协调此事,都没有成功。梁书记总是说:“我就是一位普通共产党员,没有什么好宣传的,还是不写为好。”
思想与主见
梁书记中等身材,四方大脸,走路沉稳坚定,梁书记爱穿便衣布鞋,这是战争年代出身的领导的普遍特点。但是梁书记鼻梁上架着一副宽大的茶色眼镜,给他增加了时尚和英武,他习惯紧抿着嘴唇,给人威风凛凛,不怒自威的感觉。
梁书记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过一段经济过热,中央提出治理、整顿,首次提出把“速度型改为效益型”。1987年的一季度,山东省工业产值又创新高,工业组的记者拍了一条山东省工业开门红的电视新闻,经济部的老主任为新闻配发了评论《要把速度型改为效益型》。正在潍坊视察的梁步庭看到新闻后勃然大怒,打来电话严厉训斥,并问:谁说的山东要把速度型改为效益型?厅长说:中央说的。梁书记说:那是指全国,山东是速度、效益都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山东一举成为排在广东之后的全国GDP第二。黄记者认为当时省领导在山东发展上的远见卓识和担当精神功不可没。
记得在山东电视台大楼前偶遇黄记者,聊起梁书记,黄记者一直有个愿望,想对梁书记做个电视访谈,把他战争年代和担任全国共青团书记处书记和主政青海、山东的经历都说一说,将是一份重要的历史资料。梁书记说:我不爱上电视,过去不爱,今后也不爱。后来黄记者找一位当年和梁书记一起在湖西根据地抗战的老革命,帮助做梁书记的说服工作,也没有结果。
梁书记坚守初心使命,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奋斗精神。他政治敏锐性强、觉悟高,坚持原则、顾大局、讲团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严以律己、高风亮节,充分体现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优秀品质。梁书记永远活在山东人民的心中。
怀念您,永远的梁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