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诗画 >> 文章内容

李金陵:诗意语言与乡愁情怀——小议殷宪恩散文“诗意的微山湖”

[日期:2025-03-10]   来源:  作者:李金陵   阅读: 1441 [字体: ]

殷宪恩是微山湖区古体诗的高手,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在朋友圈中读到他规矩严谨,用典准确,描写精致,沁人心扉的七言律诗。他的散文写得也很好,特别是写景抒情的散文,尤其耐读,令人赏心悦目,如同在欣赏妙笔生花的丹青画卷。读他的散文"诗意微山湖",正如题目的内涵,让人觉得处处时时读到了诗的佳句,诗的韵味。

“诗意微山湖”,作者在文章的开端,运用时空转换的唯一维性,回顾了他从出生到老年的生活经历,倾诉了作者热爱家乡故土,热爱风光无限的微山湖区的家国情怀,彰显了作者将继续努力拼搏,助力家乡这片热土经济、文化发展的赤子之心!

宪恩是典型的公认的微山湖畔运河两岸的文化学者,他长期担任微山岛乡文化站站长,在文化站长的位置上工作长达几十年!对微山岛三贤墓的文化外延与内涵,可谓是如数家珍,讲起来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听者在聆听故事,接受传统文化中娱乐心灵,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获得了思想的滋养。


作者在文章中,采用白描与叙述议论结合的表现手法,分六个部分进行了描写与追忆。雾锁平湖,金鳞耀目,暮染苍烟,月印寒潭四个节点对微山湖进行了精准的描写,这是突出散文主题的画卷。作者仿佛是丹青高手,墨中风云起,笔下龙虎生。作者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文字,为读者勾画出四幅水墨丹青画卷!

“雾锁平湖中”,文章描写到:拂晓时分的微山湖,宛如一位羞涩的少女,总裹着蝉翼般的轻纱。沿着露水浸润的湖岸小径漫步,脚下的小径绵软如絮,仿佛是大地为铺设的柔软地毯。空气中弥漫着浮萍与菱角的清香,那是大自然赋予这片水域的独特香气,让人心旷神怡。远山似墨,在晨雾中时隐时现,恍若画师搁笔未竟的留白。那朦胧的美感,那简约而深邃的意境,此情此景竟是如此的契合。几叶扁舟剪开乳色的水面,撑篙人的剪影在氤氲中幻作流动的水墨。那悠然的姿态,那灵动的画面,仿佛置身于一幅古老的画卷之中。接着作者自然而然的写到微山岛的三贤墓:历史人物的故事跃然于纸上,成为了微山湖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金鳞耀日”中,作者描写到:正午的骄阳将万斛金箔倾泻在湖面上,整个微山湖都被这璀璨的光芒所笼罩。独坐矶石,眺望接天莲叶间娉婷的红萼。那艳丽的色彩,那婀娜的姿态,不禁为之倾倒。蜻蜓振翅掠过,薄翼在光影中幻出七彩,忽又栖落花冠,与绽放的菡萏共构刹那永恒。微子墓、张良墓、目夷君“三贤墓”静卧微山岛,而眼前潋滟水光却将历史沧桑化作粼粼笑意。在这灿烂的阳光下,湖水澄澈见底,锦鳞摆尾搅动碎金,恍若时光在此凝滞,唯余天地大美。

西阳夕照,层林尽染,微山湖的湖面化作了熔金之海。远山的轮廓在暮色中愈发峻峭,那雄伟的气势,那壮丽的景色,还有那村落炊烟袅袅,与归帆渔火织就人间星河。这温馨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安宁。紧接着,作者又思接千载,追忆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微山湖的动人故事。“风帆一一眼中来” 乾隆的观感,原是这般贴切。暮色里的微山湖恰似未干的水墨,橹声欸乃中,千年光阴在波心荡漾。老柳垂丝轻拂水面,每一道涟漪都是时光的指纹。作者抚摸着那古老的柳树,感受着它的沧桑与坚韧,仿佛触摸到了微山湖的历史和文化。

接着作者突然思接远古,用文脉绵长的叙述语言,回顾历史,感叹人生,用“心安处”作结。作为大美微山湖的主人,同时也是名闻遐迩的文化工作者,决心沿着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努力,助力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这是作者宪恩先生的内心独白,感人肺腑!


我与宪恩兄都是共和国同龄人,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我担任微山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他担任微山岛乡文化站站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曾经战斗在微山湖区,运河两岸的老革命纷纷回到微山湖区参观忆旧,每次都要到微山岛看看。我陪同,宪恩兄介绍微山岛三贤墓,以及微山岛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我们俩一唱一和,珠联璧合,配合默契。宪恩在讲解中对微山湖这片土地饱含深情,工作中充满着激情。他经常对我说:微山湖、微山岛是我生命的根基,也是我创作的源泉。能够通过文字表达我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这片土地的眷恋,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只因为有这样的乡愁情怀,宪恩在创作过程中,总是尽力运用各种手法,希望能将微山湖的美丽与魅力展现给读者。也是他坚定创作方向的源泉。

微山湖是我们共同的家乡故土,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是我们共同的感情。作为年逾古稀的老人,发挥余热,为家乡的文化事业的磅礴发展尽心尽力,是我们这代人的共同夙愿。

宪恩说,微山湖,是我生命的源泉,是我灵魂的栖息之地,是我心中永远的家园。我生于斯,长于斯,这片水泽之间,承载着我太多的记忆与情感。如今,岁月的霜雪已染白了我的两鬓,但我对微山湖的热爱却从未减退。每日晨昏,我仍要临湖而立,感受着它的气息,聆听着它的声音。当晨曦在万顷碧波上勾勒出金边,那璀璨的光芒仿佛是希望的曙光,照亮了我心中的每一个角落。当暮色将远山轮廓晕染成黛色,那朦胧的美感让我沉醉其中,心中涌动着难以名状的情愫。这泓湖水于我,早已超越了地理坐标的意涵,它化作了流淌在我血脉里的诗行,是我灵魂永恒的归处。这是多么感人的语言,多么令人回味的情怀。

这片水域不仅涵养着生灵,更滋养着华夏文心。自隋唐至明清,迁客骚人的屐痕印满这里广袤的土地。卢思道的苍茫,刘长卿的幽思,乾隆的雍容,皆化作湖中不灭的星光。他们的诗词歌赋,为这片水域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让微山湖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回顾微山湖区的历史名人后,作者写到:伫立湖滨,时空的经纬忽然柔软,浩渺烟波将尘嚣涤净,唯余纯粹的诗意栖居。陈毅将军“残月扁舟入画图”的赞叹,道尽此间神韵。这片水域早已超越地理存在,成为安放灵魂的玉壶冰心。在这片水域中,我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安宁,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作者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爱着这片水域,把微山湖视作永远的家园。

在微山湖的怀抱中,作者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和安慰。作者把家乡微山湖看做是根脉,是灵魂的栖息地,微山湖永远是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是永远拼搏的的精神支柱和力量的源泉。

“诗意的微山湖”是一篇耐读的优秀散文。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