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诗画 >> 文章内容

李金陵作品欣赏|胡伟东——从运河古镇走出的书法家

[日期:2024-10-02]   来源:  作者:李金陵   阅读: 19257 [字体: ]


书法家胡伟东告诉笔者,他的职业生涯同时做着四件事:医者仁心治病救人,师者授业解惑,特教学院服务于残疾人事业,书者传承国学文化,送""到万家。

近年来,作为山东舒体书法家起步的胡伟东渐渐火起来。他是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退休干部,国家一级美术(书法)师。他先后被评选为泉城书家72名仕等诸多头衔,现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国画院秘书长、山东书刻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山东舜源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务。多次参加中书协、省书协主办的书画大展并获奖,经常在报刊发表书法作品。经常参加公益性活动,荣获“新时代德艺双馨艺术名家”金奖,近期参加“大美无疆十国巡展”,被选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书法传承人”。曾先后被《人民日报》(民生网)《中央电视台》“风起东方”专题报道,其书法艺术入编各种名家典藏。


寻根掖县朱桥镇

莱州市因古莱州府驻地而得名,旧称掖县。胡伟东的父母都是莱州(掖县)市朱桥镇人。1945年初,17岁的父亲奔赴了抗日前线并负伤,致听力、脚踝致残。母亲194716岁参军,并与父亲一起随部队经周村到济南。1956年转业到济宁戴庄医院。父亲是军医,母亲是护士(后济宁医专进修后转为医生)。胡伟东1957年出生于济宁,母亲临产那天,微山湖发洪水,短短三天之后,洪水漫过湖堤,平地三尺深,父亲冒着倾盆大雨,用马车送母亲去济宁医院的路上,刚到医院他就在狂风暴雨中降生了!


习书法  胡伟东迷上了舒同体

胡伟东说,微山湖畔的运河古镇夏镇是我书法启梦的地方,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则唱响了我书法的圆梦华章。

胡伟东从童年到读书再到工作,先后跟随父母亲在运河南阳古镇、鲁桥古镇、韩庄古镇、夏镇古镇居住长达40年。毕业后,胡伟东在运河古镇夏镇(微山县人民医院)从医,由放射科医师晋升到主治医师。20年青春年华全部贡献给了微山人民,1997年调到“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大明湖湖心岛杜甫的“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诗句,刘凤浩“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蒲”美誉泉城的楹联,老舍先生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济南的冬天”)。齐鲁文化的熏陶是胡伟东走进书法殿堂的根脉与魂魄。

在胡伟东还在襁褓之中时,父母服从组织安排,到微山湖区的南阳镇医院,从此胡伟东便与微山湖结下了半生缘。去南阳那天,微山湖滔天洪水仍未泄去,连县城也一片汪洋。搬家的渔船载着胡伟东全家到湖中心时便掀起了风浪,有的船被巅覆湖中,而载着胡伟东全家的船家,竭尽全力掌控船舵,一家五口的命运在湖中沉浮着,最终平安靠岸。父母在南阳医院工作了一段时间,又随父母从南阳镇医院到鲁桥镇医院,六十年代初随父母到微山县城——老运河穿镇而过的夏镇。

1964年秋,胡伟东入大庙小学读书,不久便随父母到了韩庄镇。父亲在韩庄运输公司医务室做医生,母亲在韩庄医院工作,胡伟东就读于性义小学。上初中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之际, 在学校,在社会,在生活环境中铺天盖地都贴满了大标语,大字报、壁报、版报,最吸引他的是毛笔字和墨香。那时虽不懂书法却很喜欢毛笔字。

在性义小学,胡伟东刻印了古文唐宋诗词名句,有幸认识了当地的书法名人,有他的老师陈永权、刘西湖,有长辈孙晋科、刘裕树,他经常跟着他们学习、练习。他在家里支起了小桌,找了些废纸练起了字,还帮着老师写板报、标语。当时他感到最快乐的事就是能给邻居、同学及村民写春联、喜对、挽联了,虽然仅是写字而已,但是他感到光荣,又有成就感。

读高二时,教他语文的卞洪烈老师,特别给他一个锻炼的机会,在班里和同学们共同分享荀子劝学篇》,当了三节课的"小老师",更加激发了他努力学习文学的兴趣。

胡伟东每天去上学必经韩庄电影院,傍边有一小屋是聋哑人李老先生的刻章处,是全镇唯一刻章点。老人和善可亲,技艺精湛,做事认真,冬夏不辍。看老人刻字是个享受,李老先生很喜欢胡伟东,鼓励支持胡伟东好好练字,告诉胡伟东要认真临帖,老先生还把自己珍藏十几年的颜真卿书颜勤礼碑精华》碑帖送给了胡伟东学习,这碑帖胡伟东珍藏了50余年,也正是这碑帖让胡伟东喜欢上了颜体,练上了颜体。

中学时期胡伟东最爱去玩的地方便是韩庄节制闸了,游过泳,滑过冰,观赏过开闸放水的恢宏壮观的奔腾湖水。而最吸引他的就是舒同先生题写的韩庄节制闸》五个大字,栩栩如生、熠熠生辉,跃然空中,映射在宽广浩瀚的微山湖面。这五个字深深地印在了胡伟东的脑海里,他反复研习,得其真谛,悟其要领,学其人生。舒体便成为胡伟东学习书法的宏伟目标,他不断收集舒同书法作品,学习研练。

19835月,中国书法家协会编辑部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舒同字帖》,李先念题写,从此胡伟东便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高中期间从兖州徒步去曲阜拜谒三孔,干建筑小工收入去北京天安门游故宫,挤火车站一路去泰安爬泰山看摩崖石刻“石经峪”。

19757月高中毕业,胡伟东成为待业青年,想去当兵走前辈及兄长之路,或上山下乡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家长决定了他的命运,选择了“留城”,这是无数待业青年人的祈盼。刚毕业在家期间突然接到性义小学陈玉良校长邀请他临时担任四年级一班班主任及语文课老师的通知,胡伟东欣然接受了。一个学期结束时,胡伟东接到县劳动局工作分配,通知他到县商业局报到,被安排到县百货公司文具店上班。不久他又被抽到局宣传队当了一阵文艺宣传员,去全县各乡镇演出。县百货大楼落成由县文化馆进行厨窗墙面的艺术装饰,他被抽去做国画家赵明程老师的助手,这是一个绝好的机遇,他有幸得到赵老师的指点。胡伟东说,虽然时间很短,却让他从此揭开了艺术的面纱。

胡伟东在邹城卫生职业中专上学期间多次瞻谒孟庙。“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详熟于心,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乃大丈夫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齐鲁大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运河文化、黄河古道、泰山、齐长城、诸子百家、名胜古迹、王羲之、颜真卿故居,墨子、孙子、李清照、辛弃疾故居等,胡伟东多次观览,悟其真谛,受益终生。

父母在微山县韩庄医院工作时,韩庄节制闸五个字是舒同题的,胡伟东连续多天都要到韩庄节制闸驻足,揣摩舒体书法的结构与笔力;调济南工作后,他进一步了解了舒同的革命人生,对舒同更加崇拜。在人生拼搏的前20年,书法成为胡伟东的第一爱好,又因为多次观览舒同题字,慢慢对舒体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临摹二王和颜(真卿)体的基础上,开始秉烛达旦临摹舒体书法,并渐渐得其真传,每每参加书法展览等活动,胡伟东总是以舒体的形式参展,舒体书法家胡伟东渐渐被书法界认可。


文朋师友的熏陶与鼓励

1989年胡伟东毕业于济宁师专中文系,奠定了他传统文化,特别是国学文化的文学基础。济宁学院中文系教授张九韶的文学成就影响了济宁市一大批文学青年走向了文学之路,同样也影响了作为学生的胡伟东书法的不断进步。胡伟东在校学习期间,写了习作《今朝韶光照九州》作业,表达对恩师张九韶的敬慕之情。

书法家大都酷爱古代文学,尤其是古诗词。胡伟东在大学中文系读的就是古代文学专业,自然熟读甚至背诵了大量古诗词,这对他今后的书法爱好大有裨益。

凡书法大家其国学文化功底大都比较深厚,他们博览诗词歌赋,精通古今中外历史,知识渊博是走入书法正道必有的文化积淀。书法家书写什么,字在笔先,展示的诗词歌赋,必须熟记于心,在作品的章法上,才能做到一气呵成,满篇律韵,流畅贯通。

胡伟东从初中开始熟读唐诗三百首,毛主席诗词更是首首深印脑海,全部会背。在运河古镇微山县人民医院工作期间,他有幸参加了山东省作协举办的作家高级创作班。学习班师资力量雄厚,著名作家讲授了他们的创作历程和作家的家国情怀。张玮九月寓言》,李心田闪闪的红星》,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李贯通《天缺一角》古船》,王兆山八百斤稻种》,苗长水染坊之子》,还有丁建元教授、袁中岳教授、孔凡今教授、著名诗人桑恒昌都在创作班上讲述了创作经验。

在济宁师专中文系学习期间,胡伟东对书法的爱好没有丝毫锐减。他时刻关注着济宁市的书法动态,有展必看,虚心学习,驻足揣摩。闲暇期间,有幸结识了济宁籍潘汉池、刘承闿、段玉鹏几位书法大师。

在一次书展中,潘汉池先生,刘承闿先生的书法给胡伟东留下深刻印象。经朋友介绍,胡伟东结识了济宁展览馆段玉鹏先生,周末便去拜访听段玉鹏讲篆体谈篆刻,段玉鹏在书法上对胡伟东进行了悉心指导,使其受益匪浅。范正红先生在艰难环境中苦练书法的励志经历更是感动了胡伟东,为胡伟东树立了榜样。

胡伟东在济宁地区人民医院进修期间,时值赵志浩任济宁医学院党委书记,他嘱咐学员“要好好学习,全面掌握专业技术,为家乡人民服务”。还帮助学员解决了住宿问题。胡伟东先后在滕县卫校、邹城卫校获得了中专学历。在校期间,除刻苦学习各门课程,他还承办了每期的学报和黑板报,卫生部崔月犁部长视察邹城卫校时,还赞扬校内文化搞的好。盛世修志,为完成微山县志》“卫生志”部分的编纂工作,大学学习中文的胡伟东被抽去负责"县医院”篇章的编写。

共和国同龄人段玉鹏教授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对外艺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社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是闻名海内外的著名书法家。段玉鹏将书写的墨宝,刻制的书章赠送给胡伟东,至今存念。激励胡伟东在书法的长河中不断奋勇搏击,砥砺向前。

年近耄耋之年的刘承闿先生擅篆书、篆刻、草书,所书钟鼎铭文、秦诏量瓦及所刻古玺汉印、古朴典雅,厚重遒劲;其行草书取法二王,谨饬雄浑,笔势奔放,具金石气。苏局仙老人为其题诗曰:“老眼虽昏认识真,纯青火候可迫神,胸中自有千秋志,凌厉无前追古人”。刘承闿的书法成就以及对书法的独到识见,同样影响和熏陶了胡伟东对书法的认知。

山东书刻艺术家协会张耀进主席,在山东艺术界中享有盛名,并形成了以其为中心的书画家平台,成就了众多书刻艺术名家。20多年来,胡伟东在协会担任常务理事,书法委员会副主任,艺术博览杂志办公室主任,得到重用和提携。张耀进专门为胡伟东题写了《胡伟东书法作品欣赏》,并在每期《艺术博览》杂志及书画集上刊登胡伟东的书法作品。胡伟东参加协会组织的各项艺术活动,至今每天交流,情谊深厚!

王步强教授,是胡伟东微山同乡,在济南以书法结识,甚是投缘。王步强是中国书协会员,还是终身评委。文、史、哲,诗、书、画样样精通,博览群书,博学广深,国学精粹,人格竹柏,二人一见如故,得以深交。在浙江宁波同游“天一阁”,正逢镇江博物馆馆藏历代书家碑拓帖及王羲之《兰亭序》神龙碑(原碑》展览,王步强精辟解读品评,让胡伟东对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受益匪浅。王步强在山东画院的“钤印”学术讲座的演讲,听讲的所有艺术名家都无不惊叹赞赏。通过参观王步强教授的省博、省文化馆等书画木刻大展,更使胡伟东大开眼界,在书法交流中,王步强教授给胡伟东以多方的指导和影响,这种见贤思齐,相得益彰,亦师亦友的交往,真是难得!

曾庆贤院长曾经是胡伟东的学生,虽是师生关系,却愉快地合作近20年。在中国书画院及中国乡土书画艺术院中,胡伟东担任秘书长,协助院长曾庆贤成功举办了山东省书协、美协主办的纪念曾子和孙中山全国巡展。胡伟东还参与了在北京由中美协、中书协主办的两届中国廉政建设书画大展,并举办了北京书画名家精品展,景德镇《清风徐来》纪念毛泽东书画展,在厦门举办了“党二十大经句书画巡回展”等大展、笔会、公益活动,每年组织召开省内名家书画研究座谈会。在这个过程中向全国及省内书法家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书法艺术水平。师生感情深厚,在共同推广、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升自我!

李金陵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受家庭熏陶,热爱书画艺术,对书画有一定鉴赏潜质,撰写过十几位书画家评论文章,其中他撰写的发小同学,著名书画家蒋正义“书画寄人生”文章,“百度”用了以后,被全国近百家网站转载,在全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李金陵与胡伟东是老乡,也是挚友,一直关注着胡伟东的书法发展趋向,不断的向胡伟东指出书法存在的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胡伟东总是从善如流,虚心接受,及时改进。作为副院长的胡伟东积极支持李金陵担任院长的山东舜源书画艺术院的各项工作,参与书画展览,编辑出版书画集。

中国画院吕禹舜院长为胡伟东的册页题写了“丝路问道”,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一民坐着轮椅到省文化馆观看胡伟东参与的书法展作品,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张志民为胡伟东题写了“俯拾即是”,这一切对胡伟东无疑是支持和鼓励。


胡伟东书法的艺术价值

胡伟东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不仅在形式和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且在文化内涵上同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创作生涯中,胡伟东一直秉持“笔墨用心,品格为先”的原则,不断探索和突破,使自己的作品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和独创性。他的作品不仅代表他个人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更代表了中国书法的精髓和灵魂。

胡伟东的书法作品具有很强的笔墨功夫和气韵生动的特点。他用笔刚劲有力,且笔走龙蛇,挥洒自如,神韵流畅,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胡伟东苦练舒体起步,舒体独步书坛,曾被毛泽东誉为马背上的书法家。舒体笔力深邃雄强,写好并不容易。胡伟东的舒体书法一开始稍显稚气,形体酷似,但比较圆润,若用圆规丈量,可以画成一个圆。作为挚友,我多次提醒他,让他改进,必须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写出自己的特点。令人感动的是,胡伟东决不故步自封、固执己见,而是兼收并蓄,从善如流,不断摸索改进,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连从小就喜欢写毛笔字的笔者老伴张存凤也多次惊叹胡伟东的书法进步很大。胡伟东勤学苦练,不断感悟,从单一的舒体样式,慢慢融入自己的东西,终成正果。

如今,胡伟东的书法自成一体,其字体形态非常独特,从字体笔画的大小比例到字体的细节处理,可谓隽永精湛。在书法创作过程中,胡伟东倾注心力,注重表现文字的内在情感,随着笔墨的变化和墨香的散发,给人以深深的感受并令人产生共鸣。其书法具有较高的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胡伟东注重力度和变化,讲究布局与造型,追求简约与精美。正如董翔先生对其书法评价:“其作品展现的笔墨力度和墨香气息,淋漓尽致展现了书法之美。他在创作时注重把古人的诗词、名言等进行巧妙的融合,使书法不仅展现了书法的独特魅力,更富有文化内涵,引人深思。”

胡伟东的书法作品除了艺术价值外,还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他的作品,代表了饱含中华文化精髓和自然之美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与深邃,从而成为文化传承的标志,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珍贵遗产。胡伟东的作品,在国内外均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声誉,为中国书法艺术在国际上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卓越贡献。

胡伟东乐于参加各种公益性书法活动,几乎是有求必应,从来不提润格。胡伟东是一位社会各界公认的“德艺双馨”、品德高尚的书法家。胡伟东对我说:“我热爱民族文化,是一个喜欢写字的人,在夕阳彩霞的晚年,写好字、做好人、讲好运河故事。”如今胡伟东已经年过花甲,性格更加豪放率真,一展歌喉,酷似腾格尔。作为朋友,我衷心祝愿从运河古镇走出来的书法家胡伟东,不忘运河水的滋养与哺育,为运河文化的发展助力添彩,要满怀运河情怀,在书法艺术上走的更远,造诣更深,取得更大的成绩,不负友人的期望,不负时代的希冀。


作者简介:李金陵,山东微山县人,中共党员,编审,中共山东省委原党史研究室处长,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曾援藏两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东舜源书画艺术院院长,受母亲影响,从小喜欢书画,发表过十多篇书画评论文章。目前担任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学术研究部主任兼《运河研究》主编,20卷本的《山东运河文化丛书》主编、《大运河词典(山东卷)》副主编、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智库专家组副组长、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党史、国史宣讲团成员,省委宣传部与省关工委联合成立的讲师团成员,省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山东红色文化故事读本专家咨询委员,全国党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社科联系统社会组织先进工作者,曾任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山东省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兼中共山东党史人物研究会秘书长,山东省社会科学人才库首批成员。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丛书写作。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