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
淄博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溯易
2025年,淄博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加力”的重要指示精神,突出抓牢数字农业、片区建设、“三资”管理改革“三个重点”,坚决守牢国家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条底线”,全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个水平”,着力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一、立足“稳”的基调,夯实农业农村发展根基。一是稳粮食。坚持稳面积与提单产两手发力,强化农田、农机、种子三个支撑,用好补贴、金融、保险等政策工具,深入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只增不减”,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增地增产任务。二是稳脱贫攻坚成果。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压实教育、住建、医保等部门行业责任,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抓好衔接资金项目实施和扶贫资产管理,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三是稳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工作统筹,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严查违法违规行为,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牢牢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桓台县小麦喷防社会化服务
农业机械化作业
二、找准“进”的突破点,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一是推进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深化拓展。开展“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全链条数字化集成应用试点”,聚力打造粮食、蔬菜、黑牛(奶牛)等6条“链通数融”的数字农业产业链,新建续建数字农业农村重点项目20个,培育典型应用场景10个以上,推进桓台、沂源2个省级数字农业发展县建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农业集成应用模式。二是加快乡村产业提档升级。坚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搭建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加快推进鲁中山区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高青黑牛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省级试点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优势产业集群成势。持续提升“一镇一业”,培育西河艾草、王村肉牛等一批镇域产业典型,70%以上涉农镇农业主导产业总产值突破2亿元。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提升行动,加快补齐农产品加工短板,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25家。抓好高青黑牛、沂源大樱桃、临淄西红柿等农业精品品牌培育,持续提升淄博农品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突破。加快“齐农云”大数据平台迭代升级,提升“齐富码”、“齐监管”等数字化服务水平,打造“齐良田”、“齐账本”等数字化应用新场景。发挥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领建“中农数院”桥梁作用,围绕农产品加工、富锶农产品、智能装备等领域建立一批中试基地和技术集成示范园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协同发展。深入推进种业振兴,加快智慧农机研发推广,培育更多农业新质生产力。四是坚持农村改革守正创新。深化拓展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健全完善交易流程和规则,年内交易量达到3000宗以上。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推广“一图两台账”做法,着力提升“三资”监管精准化、智慧化水平。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高青黑牛数字牧场
得益乳业智慧牧场
沂源县南麻街道侯家官庄村智慧果园项目
沂源县大樱桃生产基地
淄博数字农业示范区项目智能植物工厂
沂源红苹果电商直播间
高青县太公蔬院合作社蔬菜产业基地
三、瞄准“优”的目标,绘就宜居宜业崭新图景。一是优乡村风貌。坚持片区化推进、组团式发展,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创”,按照分类分级、梯次延展的思路,抓牢抓实省级齐鲁样板片区、衔接推进区建设,全面发动区县开展县级片区建设,重点探索党建引领、产业融合、数字赋能、环境整治等8种特色的片区,构建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发展格局,建设乡村振兴片区100个以上。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动村庄净化、绿化、美化,打造富有淄博特色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共同体。二是优生态本体。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废弃物回收处理,推广种养循环、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保持在95%、90%以上,绿色有机地标和名特优农产品总数达到180个。三是优乡村治理。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统筹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移风易俗、清廉村居、平安乡村等各项工作,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一网三联、全员共治”,做实做优“上门问事、下沉议事、一线办事”,加快构建“党建引领、全员参与、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让乡村社会既稳定有序又充满活力。
沂源县沂河源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博山区源泉镇猕猴桃数字果园
博山区池上镇美丽乡村中郝峪村全景
博山区“红叶柿岩”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