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专栏 >> 大运夏镇 >> 文章内容

访谈中国网 | 运河名镇——夏镇(三)

[日期:2023-11-20]   来源:《运河古镇部城》  作者:   阅读: 17816 [字体: ]

夏镇的传说故事

乾隆皇帝游部城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三次途经微山湖,游览过部城及乐道庵等庙宇。因此夏镇(部城)流传着不少有关乾隆游部城的故事。

微山湖南北长140公里,面积180余万亩,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它东襟沂蒙山,西临苏皖沃野,北眺黄河,南连洪泽之波;京杭运河穿湖南下,舟楫往来,白帆点点,烟波浩淼,蔚为壮观。部城明清时期为微山湖东岸运河码头,商贾云集,贸易往来,热闹非凡。

乾隆皇帝三下江南时,沿运河而行,龙舟曾在夏镇(部城)运河西岸闸口桥北靠岸。当时夏镇大小官员均头顶香盘跪接。是时,乾隆皇帝坐在龙舟的龙椅上。头戴冲天冠,身穿赭黄袍,腰系揽天带,脚踏无忧屐。面前站定御驾侍卫、站殿将军。八名武将两边伴驾,四名重臣左右相陪。前摆金瓜、钺斧、朝天镫;后擎供扇、掌扇、龙凤扇。宫娥彩女、文武百官以及御林军保护不驾。乾隆皇帝见军民跪拜迎驾,心中甚喜。

第二天,乾隆皇帝微服下了龙舟,带上两名文官、四员武将,各着便服。到部城里游逛。因为部城是乾隆堂帝干兑弟骗大人所修。当年骑大人奉乾隆圣旨,巡查江南归来时,经过部城。因部城地处交通要冲,已成为重镇。便奏请乾隆恩准,择日动工重修了一座壮观的砖城。部城修好之后,准备再建镇城宝塔。这骑大人非常孝顺,城修好后便吩咐下人准备车马,陪母亲游逛新城。看过四门街景,骑大人问母亲道:“母亲大人,您看这城修得怎样?”母亲冷笑道:“城是修得不错,可就缺样东西。”骑大人问:“不知缺何物?”他母亲道:“缺四个铁鼻子。”骑大人不解其意,他母亲又道:“如果有四个铁鼻子,咱们好抬它进京城哇。”骑大人听了此话,知道母亲对他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很不满意,再不提修塔之事。从此,部城少了一个大景观。


乾隆皇帝微服进城,见部城很是兴旺,全城有七十二座庙宇,铺户挨挨挤挤,大街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乾隆皇帝兴致勃勃,一气游了大寺庙、玉皇庙、吕公堂、乐道庵等,然后一直来到文庙。文庙当时是个民间学校,进了文庙,乾隆皇帝听见念书之声,循着声音进了学堂,教书先生是位秀才,见来人气度不凡,赶紧将乾隆让到里边,吩咐看茶。乾隆喝着茶,随手翻阅学生考卷,无意中发现一位姓李的学生,字写得很漂亮,笔走龙蛇,暗道此生有才,便让先生把他叫到面前,详细问了年庚,出身,然后道:“我出一题,你可能答对?"

这学生虽莫名其妙,但也并不紧张,随口答道:“但出不妨。”乾隆皇帝提笔写道:

“玉皇出征,云旗雷鼓,风刀雨剑天作阵。”

等他写完,学生接过笔来略加思索,一挥而就:“龙王设宴,日球月灯,山肴海酒地为盘。”乾隆皇帝大喜,当即给他修书一封,让他进京赶考。李姓学生拿书在手,次日登程,不料,赶到京城已误了考期,只落得高兴而来,败兴而归。

乾隆皇帝在部城逛了半日,回来路过乐道庵。天气已晚,觉得又饿又累,尼姑把他让进僧房,落座休息。见尼姑饭已做好,饭是高粱豆面的黑窝窝,热气腾腾,紫里透红,样子十分好看,还调了一盘红辣椒拌芫荽。乾隆皇帝正感肚饥,便向尼姑道:“能不能把这斋饭拿来俺用?我给你多赠香资就是。”尼姑笑道:“施主吃顿斋饭,何需香资?只要不嫌弃就请用。”乾隆非常高兴,伸手拿过窝窝,吃着高粱窝窝、调辣椒,越吃越香,觉得比什么美味都好吃,吃得他满头大汗,实在得意。于是心想,朕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在皇宫里从来没吃这样好的饭菜,得问明弄清它的名字,回到皇宫后,好叫御厨做给我吃。乾隆皇帝吃完问道:“请住持赐教,这饭菜叫什么名字?”尼姑略加思索说:“这饭是盘天卧龙墩,菜名是红嘴绿鹦哥。”乾隆皇帝美滋滋地笑道:“这等饭菜不但好吃,连名字也这么好听,真是世间少有!”又道:“看你出家人非常清苦,多给你些银两,也让你享些清福。"

不料尼姑婉言谢绝道:“多蒙美意,只是出家人自愿清苦,不敢享人间洪福。”乾隆皇帝听后甚感佩服。尼姑见来客谈吐不凡,遂又作诗道:“眼望青山望财稀,秀女房中无绣衣。五谷杂粮救命宝,身入佛门我为尼。”乾隆皇帝听后满心欢喜,叫尼姑取来文房四宝要为乐道庵门前写幅对联。见门前有一水塘,庵后是一片草冈,挥笔写道:“殿后峻岭藏虎地,门前清风卧龙潭。”写好对联,辞别尼姑,便向运河方向走去。


乾隆回宫后,心里老想着在部城吃到的美味,便传旨,叫御膳房精心制作这道菜,可是经过御厨的手法做出来,老吃不出那个味来。最后没法,又派了官员去部城乐道庵接尼姑进京,专为皇上做“盘天卧龙墩”和“红嘴绿鹦哥”吃。

尼姑进京,见到乾隆皇帝,皇帝很客气地让坐。尼姑便问皇上:“传贫尼进京有何事?”乾隆笑道:“几个月之前,朕曾去微山湖畔私访,吃过住持做的饭菜,实为世间少有,皇宫内那些无用厨师,无一人能做得出来,今天特请住持进京,为朕再做同样饭菜。”尼姑遵旨在宫中做了与当时同样的饭菜;乾隆皇帝用膳后认为不是原来的味道。尼姑一本正经地对皇上说:“万岁已为政多年,大清朝政清明盛世,对民间的苦乐了解甚少,贫尼为出家之人,自食其力,其乐无穷,这种饭菜,在民间当然是充饥食物,万岁平时是吃不到的。"

“朕不明其中奥妙,为何现在和当时品味就不同呢?”尼姑道:“民间有个说法,世上有两个好吃的:一是鸡,二还是饥。”乾隆皇帝听后大笑,这个道理叫作“渴不择饮,饥不择食”呀。

乾隆皇帝称赞说得有理,留尼姑在宫中教育他的皇子皇孙,可尼姑说什么也不肯留在皇宫,择日返回了故里。

乾隆皇帝为了不忘这件事,用“渴不择饮,饥不择食”这句话教育他的后代。在北京紫禁城西南隅,修建了一座“乐道庵”,又拨银给夏镇(部城)用于“乐道庵”重修。

再说乾隆皇帝游览部城后,回驾龙舟,坐在龙椅上,大臣上奏,户部六百里加急到了,这时听周围蛙声一片,咕呱之声盈耳。皇上听后,心中不悦,脱口道:“自古帝王称孤道寡,运河的蛤蟆竟也如此狂妄!”谁知话一出口,满河再也不见蛙鸣,从此运河的蛤蟆再也叫不出声来。久而久之,当地出现一句俗语:运河的蛤蟆——干鼓肚。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