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运河的敬意》起得很别致。
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是我们的母亲河。一千多年来,大运河给了两岸人民舟楫灌溉之利,给了居住在她身旁的里下河人以欢笑和幸福。
大运河有历史文字记载的是吴国开邗沟运兵北上。大规模水运从明朝起,朝廷让平江伯陈瑄把海运改成了运河漕运,这避免了海上运输的狂风巨浪和暗礁险滩,更是避免了船翻人亡的悲剧和灾难。在漕运之前,各地进献粮食贡品也尝试过车辆陆运。一辆车,两个人,起早贪黑,累死累活,运送的来回途中要消耗半车粮食,这种运输成本是朝廷和地方无法承受的,况且耽误农时,农民怨声载道。有了大运河的漕运,每年四百万石粮食物资运到北方,保证了国家中枢朝廷的正常运转,也保证了北方戍边将士的生活供应和战斗力;大运河千百年来为两岸居民提供了充足而优质的水源,也才让水乡儿女那么滋润,那么光鲜靓丽;大运河像母亲用乳汁把我们养大,她同样哺育了这块土地上的千顷嘉禾、万亩草木,和被世界认为奇珍的无数动物生灵。没有大运河,里下河不可能成为“鱼米之乡”,高邮也不可能成为世界灌区。大运河给了繁衍生息在这里的人们美好和幸福,更给了这里憧憬和希望。运河儿女对她充满深情,充满敬意,这是一代代人的血脉基因。
大运河又是条悬河,河底比运东的地面还要高,相依偎的780 平方公里的高邮湖也是一望悬湖。每当行政昏聩、贪腐猖獗、对河湖不恭而懈怠时,大运河河堤就会千疮百孔,决堤洪水就会泛滥成灾。
有人说,一部里下河的历史,就是一部与水灾的抗争史,一部化水害为水利的奋斗史。每当洪水肆虐、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和伤害时,总有振臂一呼,冲锋在前的勇士;有为了一方安宁,胼手胝足、披肝沥胆的好汉;有为他人的平安,而不惜流血牺牲的英雄。
蒲松龄为民呼吁,为驿站呼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王磐厌恶官场,特立独行,作《咏喇叭》讽刺阉党骚扰驿站,痛快淋漓;知州吴显逆风而动,拒不送礼。又爱民如子,临行前百姓“卧轮罢市”挽留,建“去思碑”,永志不忘;陈瑄潜心治水,开创漕运新纪元。他兢兢业业,累死任上,引世人唏嘘涕零;耿公德裕救死扶伤,周济穷人。死后显灵,度人于危难,百姓建庙祭祀;王氏一门四进士,优良家风世代相传。他们,清正廉洁,潜心学问,坚持正义,扳倒和珅,赢得世人“凤鸣朝阳”的美誉;魏源在大规模械斗一触即发之际,扑倒坝上,以死保坝,终感动苍天云开日出,堤在水退。百姓称那年的丰收为“魏公稻”;“三公祠”是纪念治水一线“三公七贤”的祠堂。他们或勤政为民,一生辛劳;或胼手胝足于抗洪一线;或鞠躬尽瘁,死于任上;或自奉甚俭,死后贫不能备棺殓。
运河畔的动人故事不可胜数,文中的他们只是运河边无数仁人志士的代表,他们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大运河为有这样的儿女而骄傲,而自豪,她的赞美里自然也包含着满满的敬意。
这是一本反腐倡廉的好书。虽然“耿庙”“三公祠”在洪水中坍塌了,虽然“去思碑”倒仆于历史的尘埃,但青史传志记着他们,老百姓的灵魂深处记着他们,并代代相传,永志不忘。这本书应是今天清真廉政的好教材;
这是一本人民至上的好书。为了人民的安宁,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少受伤害,为了人民少流汗流血,他们,用一片深情,一腔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是一本颂歌英雄的好书。在滔天洪水面前,在杀戮流血面前,在免冠追责、株连九族的危险面前,是英雄才敢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
在没有械斗、没有死亡的现代,作者用满腔深情去赞美那些为了大地的繁盛,为了这一方的安宁,为了大家的幸福,不计名利,
不为得失,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甘于奉献,包括汗水乃至生命的人,他们同样是时代的英雄。
大运河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支歌,让人充满敬意;这些人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支歌,让运河充满敬意。
是为序。(张秋红)
张荣权,笔名木木,江苏高邮人。苏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现为高邮市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
一九七九年起在全国报纸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有散文、小说、歌词和文学评论等在《雨花》《文学报》《新民晚报》《解放日报》《青春》《东海》(浙江)《边疆文学》(云南)等刊物报纸上发表,至今已一百多万字。有散文集《故乡的表情》《微雨润林荣》等。参与编著《点击高邮》《品味临泽》等。多篇作品获省“五星工程奖”、扬州“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学征文全国奖,又获第四届“汪曾祺文学奖”,大型古装扬剧剧本《淮海悲歌》获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银奖。歌曲《黄灿灿的油菜花》在央视音乐频道播放。歌曲《美丽的高邮湖》等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