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优雅过夏?
除了新鲜时蔬菜肴,
在“吃冰”这件事上古人也下足了功夫……
考古学家们曾在唐代壁画“野宴图”中,出现了一种叫“酥山”的食物。
所谓“酥山”,其实是唐代人的冰淇淋。
虽然古代没有冰箱,可这并不妨碍古人制作冰淇淋、冰饮料。早在3000 多年前的商代,人们已经懂得在冬日凿冰,贮藏于冰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

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楚辞·招魂》中提到的“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实际上便是说的“冰镇米酒”。
古人冰镇饮料,并不是如现代一般把细小的冰块放入饮料中,而是将冰块放入冰鉴内,再将装有饮料的容器放入其中。
隋唐之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甚至还出现了卖冰的商贩。不过一到夏日,冰块便价格高涨。后唐的《云仙杂记》中有“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的记载,可见当时夏天用冰昂贵。
但价格昂贵也得有个度,这不,成书于五代的《唐摭言》中,便以“蒯国人”为主角,讲述过一则“蒯人卖冰”的故事。说的是曾经有个做买卖的蒯国人在街上卖冰,见路人热得发慌,便漫天要价。路人恼怒,愤然离去。不久冰化,蒯人钱物两空。这则故事,反应的应当是晚唐五代时期的社会现实。这说明,夏日里冰块虽然贵,但对于条件稍好的家庭,也能消费得起。
有了冰块,自然可以制作各式花样美食。就好比“酥山”,先将奶酪加热到近乎融化的状态,然后将其向着容器中滴淋,制作出山峦一般的造型,最后放入冰窖里冷冻。这种“冰淇淋”在古时候特别流行。
与之类似的食品还有不少,比如糖酪配樱桃,便是唐朝最为时尚的甜品。糖酪是加工后的甜乳,用液态或半凝固的糖酪,拌着夏日樱桃食用,和后世的水果味冰淇淋还有几分相似。雪白的糖酪醇厚香甜,搭配火红樱桃的酸甜可口,鲜美的味道,给唐朝人带来了美妙的舌尖感受。
此外,各式饮料也举不胜举,比如我国的传统饮品酸梅汤,便是夏日清凉之佳品。宋代的饮食业十分繁荣,在北宋都城东京,一到夏季,街道两旁就会摆满冷饮摊,售卖各种饮品。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画面里就出现了一家叫“香饮子”的饮料店。《东京梦华录》里还记载过一道“细索凉粉”,学者认为,这与后世的凉粉相差无几。
只是不知道,这道“细索凉粉”,是甜的还是咸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