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专栏 >> 大运夏镇 >> 文章内容

访谈中国网 | 运河名镇——夏镇(一)

[日期:2023-11-09]   来源:《运河古镇部城》  作者:马鲁奎   阅读: 9694 [字体: ]

《夏镇景图》是明代万历二年(1574年)画家张复随王世贞乘船赴京履任太仆寺卿途中,沿运河所绘山水写生景图中的一帧景图。景图深得沈周用笔旨趣,笔画流畅娴熟,构图远阔平正,情调清逸雅秀,设色清丽,是一帧平实、自然、简约和疏放的写生山水画,较真实地描绘了夏镇当时的自然风貌和社会景况,是研究鲁南运河的重要实物资料。

中国历史上元、明、清三代,不少文献不仅用文字记载了北京至杭州大运河开凿及疏浚的历史,更留有不少直接表现运河运行性状的地理舆图,如王琼刊行的《漕河之图》、潘季驯的《河防一览》、谢肇制的《北河纪·河道诸图》等。但王世贞对这些囿于地理图要素的方舆式样图例并不满意,寄希望于细致记录运河沿线环境、城镇、闸坝设施及其变迁的更趋形象的人文景观图。于是,王世贞在隆庆四年(1570年)向画家钱谷订画运河图。然而钱谷虽然答应了,却迟迟未曾动笔,直至万历二年(1574年)王世贞动身启程北上赴职之际,才匆匆动笔完稿,计有从苏州太仓至扬州运河沿岸图景32帧。之后,钱谷以“无意远行深入北土”为由谢辞与王世贞随行,委以弟子张复随王世贞乘船北往,一路上,张复依王世贞所选定的沿河景致,写生绘制画稿50帧,然后带回苏州交钱谷修饰润色,于万历三年(1575年)交付王世贞。接画后,王世贞仍不满意,遂又补画了“通州”“张家湾”两景。这样,从江苏太仓至京师运河沿途图景被装裱成上、中、下三本册页,名《纪程图》,上册绘太仓至扬州,计32帧;中册绘江苏邵伯至山东张秋,计28帧;下册绘山东东昌至北京,计24帧,全三本册页共计84帧。洋洋洒洒,锦霞满纸,堪称山水画册中罕见的长篇巨构,开创了京杭运河写实文人山水画先河,为京杭运河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扛鼎之作。三本册页原由王氏珍藏,后因社会变故流于世,凭画册收藏钤印推知,一度为陕西巡抚毕沅所收藏,毕沅被抄家后,三本册页纳入清宫内府,易名《水程图》,著录于黄钺等撰《石渠宝笈三编》之中,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世人所重。

《水程图》册页所绘山东运河计有夏镇、新河闸、济宁、南旺、河桥、安山闸、张秋、东昌、梁家驿、临清、武城、甲子营驿、郑家口、梁家庄、德州15帧,《夏镇景图》为张复入山东运河所绘景第一帧。


夏镇历史悠久,是濒临微山湖的名镇,由广戚、部城和夏镇寨三部分组成。地理上夏镇为苏鲁两省、沛滕两县交界,两省居民杂处,镇南、镇北市井店铺林立,素有“一步两省三座庙,一条大街两县分”之说。张复笔端所描绘的正是明嘉靖末年,南阳至夏镇的运河新开、寨下码头初成之時,隆庆三年(1569年)刚由夏村易名为夏镇,正像清代诗人宋思仁《过夏镇》诗所咏:“片帆风利挂残阳,一镇区分南北疆。花色暗思滕县白,钟声遥送沛城凉。”工部分司和户部分司由江苏沛县沽头城(今江苏沛县码头城)移驻夏镇,当时还未建城,新开运河之上新建夏镇闸,运河码头漕船泊岸,岸上绿柳依依,城墙未建,但见城内街肆栉比,楼台亭座广布四宇,瓦舍隐寓浓阴之中,云蒸雾腾,一片繁盛景象,南四湖的昭阳湖位居四湖之中腰,荷水、泡水、泗水三河汇入,湖区水源丰沛、风景秀丽、鱼虾耀鳞、菱藕举翠。虽然画家删繁就简、勾勒草草,但读画者仍能透过小闸口停泊的漕船商舶体味出闸东西漕船鱼贯出入、装船卸船人来人往、熙攘热闹的商货集散之盛,更能感悟出沿河店铺聚居兴起、顺河街上车拥辐辏、百货山积的繁盛之景。苏鲁两省风水轮转、兴旺复拥,一幅明末社会写真景图勾起人们对乡关的眷恋,激荡起对微山湖再度辉煌的自信心。

作者简介:

马鲁奎,1944年8月生,山东省临清市人。曾供职于临清市博物馆,文博副研究员,2005年退休。系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山东省博物馆学会会员、山东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运河经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临清市运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009年6月被收入中国文物学会编《中国现代文博专家志》一书。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