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5日春分时节,艺术评论家专访了著名书法家吕建德先生。吕先生是身兼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研究馆员等多重身份的艺术家,以"运河书风"闻名,其艺术创作横跨传统与现代,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着文脉的渊远和流长。
运河滋养的翰墨根脉
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吕建德的艺术渊源可追溯至世代石印世家。祖父在清末民初开设石印馆,父亲写得一手好欧楷,六岁时他即在石印馆见证《水经注》的朱砂校勘,"墨香混着松烟香,上善若水沁入心脾"。这种家学传承为他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其书法既具魏碑雄浑,又含晋人灵秀,被沈鹏先生评价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笛声里的笔墨交响
身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吕建德将音乐元素之素养融入书法创作。青年时期在县文工团吹笛的经历,让他从《姑苏行》的婉转与《牧民新歌》的欢快中悟得线条韵律。2003年山东电视台录制《乐韵墨魂》专题片时,他在古埙声中书写巨幅榜书《道法自然》,书法雄深磅礴与埙音苍茫空寂暗合,展现了先生对艺术通感的深刻把握与艺术升华。
数字时代的文化基因传承
作为研究馆员,吕建德在学术领域同样建树颇丰。耗时近一年,闭门谢客精心撰写创所的"吕建德体魏碑""吕建德体行书"两种字体被方正字库收录全球推广运用,这个是他终生对书法艺术的高度概括和展现,九千余个简繁字,常用和不常用字全面流露笔端,真个是一项文化壮举,非常人应景能为之!书风显明,既是吕先生的成果,又是孔孟之乡文化济宁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丰富优化了屏幕显示效果,之后被各种报刊杂志及各种印刷物大型标语牌,巨幅文化墙经常选用,这种荣耀也同时提高了底蕴厚重的文化济宁人的一种自我满足感,因为吕氏字体是我们济宁人写的。
传统笔墨与现代传播技术的融合,使吕先生的作品被大力普及,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地位和知名度,在他生活的城市形成极佳口碑,彰显了这一方水土的文化魅力。
从庙堂到江湖的笔墨担当
吕建德为适应国学热时代需求而创作《论语》长卷,带着高度的历史责任心,吕建德特意选用权威的北宋刻本,以小楷书精心一笔不苟书写,风格前后保持一致,仿佛一气呵成,实则从春至夏又至秋,不知经历了多少困难,必须做到心无旁鹜,墨色的一致,结体的一致,风格的一致,效果的一致,情绪的稳定等,这是沉浸式的愉悦又是沉浸式的寂寞,既有程式化又富艺术化,寓文化传承于绵延长久,体现了艺术家站在历史高度的家国情怀。该卷并由扬州广陵书社出版了线装书《论语一一吕建德小楷》,由词人乔羽先生、孔子后裔孔德懋作序。现已再版六次。这是论语出版史上第一套手写论语问世。
古稀之年的艺术破圈
如今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资深会员,孔孟书坛的风雅领军人士吕建德仍在探索书法艺术新境。他的作品时常散见在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区的殿堂廊柱、大型企业的建筑宇顶,数量之精之广难以统计。
去岁在大山之巅创作《将进酒》时,山风卷着松涛,笔飞墨扬身溶大自然,颇具天人合一之艺术范。又受邀请,在景德镇青花瓷陈列品系列品创作书写,书法与白瓷拥抱,饱醮着运河春色,水与火的交融,似微醺时笔随心走的瞬间写照,有意无意间镌之永恒。去年春天,他用各种书体、诸多款式创作出《春江花月夜》,近百幅作品异彩粉呈,精妙绝伦,令人大饱眼福,令人味之不尽,令人拊膺高赞。这是继《翰墨薪火代代相传一一吕氏家族展》之后,他用了一年时间精心创作出的一大组矩阵式书法艺术精品。他用书法给人以艺术启迪,又一次彰显了古稀之年的吕先生书法旺盛艺术生命力耀眼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