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专栏 >> 人民访谈 >> 文章内容

山东对中国革命胜利的重大贡献

[日期:2020-07-11]   来源:中国大运河流域网  作者:李金陵   阅读: 1441 [字体: ]

编者按:七月一日下午,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党史、国史宣讲团成员李金陵应邀到山东中泰证券公司讲党史"岁月如歌——山东革命老区99年的奋斗历程″,党课共分四部分:一、山东对中国革命胜利的重大贡献,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艰难探索,三、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四、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这里转载的是党课的第一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显示出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伟力。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中共山东省委带领全省各级党组织、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走在前列,不断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马克思有句名言: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99年来,中国共产党因救国而生,因改革而兴,因创新而盛,因筑梦而荣。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成熟、睿智、坚强的党,是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党,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度重视自身建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党。
  山东既是儒家文化的圣地,又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经历了中国近现代史的苦难,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抉择的艰难,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执著追求。鲁迅先生说过:“伟大也要有人懂。”作为山东的一位中共党员,学习了解中共历史,并在此基础上熟悉、了解中共山东历史,既回眸既往、明辨是非,又展望前景、坚定信念,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共产党员。在今天尤为重要和必要。
  马克思说:“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局中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一个线性代际的传承过程。站在历史巨人的肩上,我们会看的更高更远,会变得更睿智、更清醒。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我们也割不断历史。“牢记历史”,已经不是简单地对过去的回忆和反思,而应该是传承一种精神,一种激励我们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伟大精神。所以,不懂历史的人,没有根;淡忘历史的人,没有魂。向历史学习,就是要学知识、学精神、学智慧,学会按照历史规律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否则,必定会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中黯然失色或悄然失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经验和智慧,是一笔宝贵的政治财富。他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史国史是“必修课”,不但要“修”,而且要“修好”。山东是党史资源大省,革命斗争波澜壮阔,革命贡献彪炳史册。
  99年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情,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代表了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必然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力量。
  我们党领导人民奋斗99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如同一幅气势磅礴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幅画卷的重要一角---齐鲁大地上英勇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如歌岁月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山东党政军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与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殊死斗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伟大功勋。尤其是抗战开始后,党中央、毛主席英明决策,派干部到山东,接着又派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到山东,配合八路军山东纵队共同抗击日伪军,建立了以一个省为辖区的抗日根据地,对后来的北上和南下发挥了重要作用。
  1、山东党组织的创建及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苦探索
  五四运动后,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探索和酝酿成立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1920年3月,共产国际派维经斯基等来华,先后在北京、上海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促进中国共产党的建立。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主要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邵力子、陈望道、俞秀松、沈雁冰等人。10月,李大钊、邓中夏、张崧年(申府)、陈为人、张国焘等人在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11月命名为共产党北京支部。之后,董必武、刘伯承、陈潭秋、包惠僧等人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等人在济南,陈独秀、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人在广州,相继成立了当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与此同时,施存统、周佛海在日本建立了东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周恩来、张崧年、赵世炎、刘清杨、陈公培等人建立了旅欧巴黎共产党早期组织。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组织工人活动,发展党的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准备了条件。
  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地区,由东部的胶东半岛和西部的内陆组成。全省境内既有雄伟壮丽的名山大川,又有一望无垠的沃野平原,还有曲折、绵长的海岸浅滩,更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山东,历史悠久。世世代代的山东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山东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从那时起,山东革命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面临着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
  山东党的历史与全国党的历史同步。人民的好儿子王尽美、邓恩铭,很早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于1921年春天领导成立了济南共产党组织,使山东成为国内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6个地区之一(其余5个地区:北京、上海、武汉、长沙、广州)。济南共产党组织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山东人民带来了希望。王尽美、邓恩铭作为济南共产党组织的代表出席了党的一大。党的一大后,山东各地党组织相继建立,积极开展工人运动,组织罢工斗争。先后发动了坡里、高唐、博兴、益都、日照、沂水、苍山、龙须崮、胶东等地的武装暴动,沉重地打击了反动阶级的残暴统治,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在白色恐怖下,山东共产党人的斗争极其艰难曲折。从1928年到1933年的5年中,仅省委机关就连续遭到10多次大破坏。大批革命同志被逮捕、杀害,其中包括4位省委书记。共产党人气壮志豪:“愿得此身常报国,何须先入玉门关”。他们没有被敌人的凶残所吓倒,而是接过烈士手中的钢枪和战旗又投人新的战斗,继续同敌人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
 2、在抗日烽火中浴血奋战
  卢沟桥事变后,沿津浦铁路南进的日军于1937年10月侵入山东,国民党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为保存实力,下令黄河以北的部队和地方官员向黄河以南撤退。12月23日,3万日军分两路渡过黄河,大举南侵。韩复榘率10万大军及地方官员不战而逃。在此国难当头、中华民族危急之时,中共山东省委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毅然领导山东人民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抗日的烽火立即在齐鲁大地熊熊燃烧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富于革命传统的山东人民、英勇善战的地方抗日武装和八路军主力部队同生死,共患难,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先后粉碎了日军无数次的“扫荡”、“蚕食”,击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摩擦和袭击,创建、巩固和发展了山东抗日根据地,成为敌后的重要战场。八年风餐露宿,出生入死;八年卧薪尝胆,苦苦求索。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山东军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人民战争的铜墙铁壁,用生命和鲜血创造了英勇悲壮的光辉事迹,涌现出数不清的抗日英模人物,谱写了惊天动地的历史篇章。
  抗战开始的第一年中,山东党组织便组建了两万多人的抗日武装部队,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八路军山东纵队。八年抗战中,这支土生土长的抗日队伍和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协同作战,同日伪顽军展开了浴血奋战,先后夺取了梁山战斗、陆房突围战、五井战斗、孙祖战斗、杨家横战斗、潘溪渡伏击战、歪头崮战斗、青口战役、郯城战役等战斗、战役的胜利;先后粉碎了日军的数十次万人以上的大“扫荡”,取得了小山保卫战、大青山突围战、马鞍山守卫战、马石山突围战等反“扫荡”的重大胜利。
  八路军活动的地盘大都是崇山峻岭,崎岖小道。险峻的地形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提供了天然屏障,具有天时地利条件。经历过战争洗礼的村庄、田野、山峦、溪流,至今仍回荡着当年惨烈的搏杀声;那些沾满着山东抗日军民鲜血,掩埋着革命烈士尸骨的大山是沉默的,更是冷峻的,犹如无声的呐喊,遥远的呼唤。
  在革命战争年代,在生与死的危难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子弟兵总是冲锋在前,牺牲在前,总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而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群众。这种大无畏的、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山东战场体现得尤为真切和感人。
  面对武器精良、气焰嚣张的日本侵略者,山东军民没有被吓倒、屈服,而是在山东党组织的领导下,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在黄河两岸,在泰山南北,在鲁西平原,在渤海之滨,在胶东半岛,在微山湖畔,到处都活跃着抗日英雄的身影。在小山、马鞍山保卫战中,在大青山、马石山突围战中,共产党人、人民子弟兵浴血奋战,更是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可歌可泣的抗日壮歌。当年的战争霄烟,已经成为记忆;山岩的枪眼弹坑,如同历史的雕塑,默默地讲述着大山的革命传奇。
  战争是残酷的,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不希望战争,但也决不害怕战争。也许还没来得及清理一下战场就匆匆地转战他方,也许人们还没来不及考证、登记这些阵亡的战士,在许多烈士陵园中,长眠着一些无名烈士,对于这些战士来说,个人的荣辱生死已经完全融入到整个战争之中。这些无名烈士碑和有名字的烈士碑一样,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一条永不退色的纽带。站在无名烈士碑前,更让人感到庄严、神圣、凝重、忧伤,让人感到每块纪念碑都是活的,石头因为烈士而有了灵魂。一群蓬勃壮丽的生命,为了开辟这块土地的春天,在某一时刻,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地献出了最后一滴血……
  山东人民历来以尚武、彪悍而享誉寰宇。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义和团运动,清末发生在威海的中日海战,山东人民或成为战争的主力,或成为战争的参与者,无不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外来侵略,在山东抗日战场上,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哪怕是手无寸铁的百姓,都会以血肉之躯捍卫自己美好的家园,将一切来犯之敌统统赶出去!发生在成千上万个村庄里的抗日壮举,不仅披露了日本侵略军毫无人性的残暴,同时讴歌了山东人民在强盗面前,毫不畏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抗战开始,山东各地抗日武装即投入到反法西斯战争中。张北华、崔子明带领精干自卫队员,突袭敌据点界首村,用大刀砍死酣睡中的日军8人,毙伤界首车站增援的日军10余人,杀死战马10余匹。这次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泰西人民抗日救亡热情,坚定了人民群众的胜利信心。在反“扫荡”斗争中,我党领导的山东地方武装,不断对敌人进行扰乱、围困、伏击,取得了巨大的战绩。特别是地雷战,敌人走大路,大路炸;走小路,小路炸;走崖头、山岭、海滩、庄稼地,也会响起地雷。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胆战心惊,无从捉摸,防不胜防。在小部队的活动中,鲁南铁道大队是一面鲜艳的旗帜。游击队员那种可以在火车疾驰的时候爬上跳下的本领,创造了许多神话般的奇迹。他们像把钢刀插进敌人胸膛,搞得日军胆颤心寒。活跃在沿海地区的海上游击队,经常化装成渔民、水手、船工,以短枪、匕首和手榴弹杀伤敌人,夺取物资,破坏敌人的海上交通,他们挺进敌占岛屿或者潜入敌占海港袭击敌人。被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的武工队、游击队,还有规模稍大点的县大队、区中队等地方武装,斗争方式丰富多彩,在配合主力作战,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勤劳、善良、勇武和富有牺牲精神的山东人民,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把子弟兵当作自己的亲人。面对敌人的枪口和屠刀,机智沉着,毫不惧怕,巧妙周旋,千方百计,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亲生骨肉,掩护子弟兵和革命后代脱离危险。有多少老人不顾个人安危,果断地把子弟兵认作儿子;有多少大嫂、姐妹不顾个人情面,毫不犹豫的把八路军伤病员说成自己的丈夫、兄弟。他们是那样的淳朴、善良,又是那样的勇敢刚强。八年如一日,经历过千百次的大小“扫荡”,特别是抗日根据地进入敌、伪、顽三面夹击的艰难时期,充满了人间悲剧、英雄主义和人民群众舍身相助的英雄事迹。齐鲁大地,遍地都是沙奶奶,村村都有阿庆嫂。她们对子弟兵的爱,不同于亲生父母,更多的表现在对革命事业的全力支持和生死攸关的救助。
  山东的抗战是异常艰苦的,斗争是极其复杂的。但是英勇勤劳、坚贞不屈的山东人民,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始终跟着党走,对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山东抗战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坚持分散的游击战争的胜利;是有力地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的进攻,坚持建设抗日根据地、发展人民力量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获得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初步繁荣,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为全世界举足轻重的大国。面对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人们最不能忘记的是那些在革命战争年代为我们的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英烈。在岁月的河流中,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史册上,特别是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山东战场上,山东军民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山东抗日战争的历史事实雄辩地说明: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百折不回的战斗下去,不管面对多么强大、多么狡猾和凶恶的敌人,都是可以把它打败的。毛泽东说过:“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在于民众之中。”山东军民抗战的史实,生动地证明了毛泽东的这一科学论断。
  3、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英勇奋斗
  抗日战争胜利后,尽管中国共产党做出种种争取和平的努力,但仍未能阻止蒋介石发动内战。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被迫改为对陕北、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山东军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配合我华东野战军浴血奋战,不断向敌人出击,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并先后夺取了鲁南、莱芜、孟良崮、潍县、鲁西南和济南战役的重大胜利,保卫和扩大了山东解放区。为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山东曾先后两次派出大批军队、干部去东北和江南,大力支援东北人民和大江南北的解放。在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中,山东组成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数以百万计的民兵、民工支前参战,支前小车推到淮海战场。民工们随军走齐鲁、进东北、渡黄河、挺中原、战淮海、下江南,转战17个省、市,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在这漫长的革命斗争的岁月中,山东党组织、山东人民为民族的解放,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如罗荣桓元帅在《谈山东抗日战争》一文中所说:“山东人民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有重大贡献,前后出的兵员总数在100万以上,山东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始终跟着共产党走,到抗日战争末期,山东是较大的根据地之一,拥有一千几百万人口。如果没有山东根据地,要集中那么多的兵力进军东北是不可能的;没有山东根据地,解放战争初期集中我军向北移就没有立足点,对后来的大江南北的作战支援也将是很困难的。所以,对山东人民在抗战时期的功劳应有充分的评价,对山东人民和军队所取得的光辉业绩一定要好好歌颂。”
  山东党和人民在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重大牺牲,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仁人志士战死沙场,许多优秀的中华儿女倒在敌人的屠刀之下。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在册的知名烈士就有22万余人,无名烈士难以胜计。革命烈士长眠于地下,以他们的鲜血和身躯滋润着齐鲁这块肥壤沃土。这些有名的和无名的烈士们,是党的精英、民族的精英。他们的精神将万古永存;他们的名字和业绩,将被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刻骨铭心,永志不忘。
  4、山东对中国革命胜利的重大贡献
  山东党政军民对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贡献怎么估价都不过分。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13表中山东占两位;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山东多次举行农村武装暴动;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是全国唯一以一个省为辖区建立的抗日根据地,到抗日战争结束,山东籍的八路军达到27万人,占当时全国八路军、新四军总数的四分之一;山东地方党组织和军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诗篇;抗战胜利后,7万山东子弟兵和6000地方干部挺进东北,也就是说,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挺进东北的11万大军,有三分之二是山东人;解放战争时期,山东军民进行了一系列著名战役,有力推进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不到4000万人的山东就有1106万人次的支前大军。据不完全统计,解放战争期间,山东有69万多名青壮年参军(加上抗日战争参加八路军的27万人,总人数大概有98万多人,占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兵力的四分之一),全国解放后,10万山东干部南下,为全中国的彻底解放,为新中国政权的巩固,特别是为南方新区的动参征粮、土改反霸、城市接管、剿匪肃特、发展经济等各项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这三个四分之一,一个三分之二,充分说明了山东军民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电视剧《闯关东》成功塑造了山东人,充分表现了山东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行侠仗义的崇高品格,特别是彰显了山东人身上所具有的仁义宽厚、坚忍奋斗、忠诚守信、勤劳智慧、务实拼搏、开放创新、敢为人先、亲睦和谐等特质。
  山东的南下干部身上同样具有鲜明的特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理想信念;一切听从党召唤的全局观念;抛家舍业、别妻离子的奉献意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
  岁月如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99年辉煌历史,犹如一部由若干乐章组成的交响乐,或高亢激越,或清新悠远……时时聆听这部交响乐,对于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可以振奋精神,净化心灵,激励斗志,鼓舞干劲。中国共产党99年的斗争历史值得党政干部和广大党员、广大人民群众认真品读,细细地品味,从而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在共筑中国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拼搏奋进,砥砺前行,再创辉煌!

                        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学术研究部主任、《运河研究》主编 李金陵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