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城乡 >> 文章内容

独山湖

[日期:2020-03-04]   来源:中国大运河流域网  作者:中国大运河流域网   阅读: 1703 [字体: ]

    独山湖出现于元末,首现于独山脚下,由北、东诸山的泉水汇集而成。初称独山湖,因范围逐渐扩大,近于南阳,又有南阳湖之称。后来又与阳城湖相会,因而又称之为阳城湖。明嘉靖年间,才多以独山湖称之。阳城湖出现于明朝初年,地点在独山东南,西距鱼台县治(旧县治)70里,今滕州市的岗头、望西。初为藤县城北的三里桥泉、七里沟泉漫流形成的陂泽,为储水济运,明正统二年(1437年),漕运参将汤节在其南岸建积水闸一座,开渠引水由鸡鸣台入运河。其后面积逐渐扩大,约在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与独山湖合而为一,周围50余里。嘉靖中周围扩展到70余里。

明隆庆元年(1567年),漕运新渠凿成后,把独山湖隔在新渠东岸,北面凫山山脉的诸泉水,东面邹、藤县的界河、沙河诸水,大都汇集于此,使独山湖的面积迅速扩大。万历年间向南扩展至今留庄镇南,北羊庄西面。

清康熙年间,独山湖“周回一百九十六里”,北、东两面紧靠山坡,西、南即漕运新渠隔渠与昭阳湖相望。清道光年间,“独山湖在鱼台、藤县境,近日北岸兼入济宁境。其属鱼台者随运河左岸迤而东,成东西斜长,约五十里弱,西、南二面,湖堤长约三十余里,水口十有……又东经寨、染山之南入藤县境,曲折行六十里弱”。现今的独山湖周长62公里,湖面积144.61平方公里,湖底最低海拔31.5米。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