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济宁市太白湖新区是济宁人一个全新的记忆,这里高楼林立,交通发达,湖河纵横,新城建设蒸蒸日上。在这片水运的土地上,经济发展,民生和谐,如千年古城孕育的一个新生的婴儿,以全新的面貌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太白湖新区人在这片土地上薪火相传、和融共处,辛勤耕耘,以包容、厚德、务实、创新的精神,托起了一片五彩的梦想......。伴随着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策实施和国家大力发展教育的东风,这里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特别是民办教育一枝独秀。
2021年2月,由太白湖新区政府重点招商引进的项目----济宁天立学校开始筹建,并以最快的速度招生。如今,这所学校首次以全区年级考核第一名的成绩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吸引了许多学生家长的目光,为太白湖新区的教育事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济宁天立学校,用二年的成长,酝酿出惊人的模样。
2023年初春的一个早上,笔者乘车来到了位于山东理工学院仅一路之隔的济宁天立学校。不远处,一片生机勃勃、错落有致的教学楼映入眼帘;伫立在校门口教学楼上的“济宁天立学校”六个鎏金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天之骄子、立己达人”八个大字醒目地镌刻在校园大门前的一尊石碑上,提醒着每一个来到这所学校的人们,这是一所具有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新型学校。
走进学校,好一派风格迥异的人文气息:教学区整洁典雅,运动场上的健儿奔跑雀跃,生活区精致温馨。还有那曲径通幽的小径,形态各异的花坛,与时俱进的办学文化理念牌匾、宣传专栏.......。
别具特色的建筑群沉淀的是时光,定格的是文化,传承的是历史,散发的书香气息令人着迷。校园的每一个区域虽格局各异,但色彩浓淡相宜,与建筑群浑然一体,古朴典雅的国学馆,半圆球外型的科技馆,校园里的亭台楼阁、木雕彩绘、一花一草,无不散发出一种人文之美,文化之美,艺术之美。
穿过学校的走廊,在一间宽大的办公室里,笔者见到了韩顶清校长。韩校长很忙,约了几次,终于拨出时间接受采访;他温文儒雅、成熟稳重,眼神明亮而深邃,谈起学校的发展,如数家珍,语速较快,给人一种自信而精干的感觉。
韩校长的人生传奇
韩顶清,1965年出生于四川省广源市青川县的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1987年参加工作,在一所比较偏远的中学担任语文老师,这一干就是17年。
2004年,韩顶清怀揣梦想离开家乡广源市青川县来到了四川省绵阳市,顺利进入了一家民办学校---四川绵阳东辰国际学校。
这是一所建校刚刚三年的年轻的学校。建校伊始,这所学校就确立了以“培养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的教学目标,形成了以“崇尚科学、弘扬人文、发展个性、创造卓越”的核心理念,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原则、有文明修养、有大家风范”的时代新人。致力于“办有灵魂的教育,办有公信力的教育,办有发展力的教育”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
办学八年,高考五届,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参加高考总人数近3千人,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在内的全国前十所名校实际录取人数为700多人,约占总录取人数的4分之一。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不仅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优秀学子,也培养了像韩顶清这样的优秀校长。多年来,从东辰国际学校走出了230个校长,为中国民营学校的发展壮大注入了强劲动力,被誉为“校长的摇篮”、“基础教育的黄埔军校”。
在这所学校里,韩顶清如饥似渴的钻研业务,吸纳中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办学理念,把古今中外的教育精髓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完美结合,并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多次荣获绵阳市“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人类进入新千年,
我们走进了知识的圣殿;
掬一泓文化的甘泉,
把理想之花浇灌。......
回忆那段难忘岁月,韩校长不禁哼唱起了东辰国际学校的校歌,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充满理想信念与朝气的峥嵘岁月......。
从2004年踏入四川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到2015年加盟天立教育集团,韩顶清在这所学校待了11年,这11年是韩顶清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与时俱进的11年。
11年,在历史的长河里不过一瞬,但对一个人的成长却至关重要!11年可以改变许多东西,即可以让蹒跚学步的婴儿成长为快乐少年,也可以让一个普通的青年成长为业界精英!
如今,历经11年磨砺的韩顶清终于实现了一个普通教师向一名优秀教育管理者的华丽转变!
2015年,韩顶清加盟天立教育集团;2021年2月,韩顶清受集团委托,从四川辗转来到了济宁市,开始了他职业生涯的另一段传奇。
济宁天立学校,是太白湖新区政府为更好地发挥教育强区作用和基础教育优质示范引领作用,从而使优质教育惠及民生、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而重点引进的一所代表太白湖新区、辐射全市的全日制、寄宿制高端民办学校。办好天立学校不仅是天立教育集团的目标,更是济宁市委、市政府及太白湖新区政府等各级领导的要求,是社会的需求,是家长和学生的期盼。
刚刚来到济宁的韩顶清,对具有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孔孟之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感慨于这方水土对教育的浓浓氛围和殷殷期盼,更对济宁市各级政府、社会对学校的鼎力支持和重视深表感激。他亲自和学校团队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出成果,五年成名校”的学校发展战略。
除此之外,他还向社会公开三项承诺:
学生进校:三天改变对天立学校的看法,三周改变对学习的态度,三个月改变一切不良习惯,最后实现三年改变人生的育人目标。
天立学校教师:对每一名学生负责,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让家长相信:学生进了天立学校,无需再在社会上请家教或上培训机构。
每一项都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或许很多人并不知晓,济宁天立学校创办的筚路蓝缕。校舍还未完工,校内及周边道路还在修建,韩顶清就带领着他的团队投入了全部的热情,一遍遍推演办学发展的轨迹,一遍遍论证实现梦想的路径,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他按照集团要求和办学经验,提出了“高效率、快节奏、全身心”投入教育的要求。严格要求每一位教职员工“竭尽全力、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力争在最短时间内,组建一支具有“一流教育教学特色的优质教师队伍”占领太白湖新区乃至济宁市教育教学制高点,以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于更多学生和家长。
为了砺练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团队,他要求学校领导班子:要读一点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以及励志成功教育的书;要善于与教师、家长、学生进行沟通;要乐于做教职工和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要虚心听取多方意见、建议和批评。这四个“要”,与其说是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勉励,更是镌刻在每一个校领导干部心里的一面旗帜!
学校的领导团队,是韩顶清精挑细选的“智囊团队”,他们不断更新观念、丰富知识、创新思维、转变作风,成为“知识现代化、观念现代化、思维方式现代化”的德才兼备的专家型团队。
“要教育家,不要教书匠!”
名校的特色,不仅限于优越的办学设施、优雅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多年的办学经验,韩校长深知:基础教育的竞争主要是质量的竞争,质量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一支“学历高、职称高、教育水平高、思想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要教育家,不要教书匠!”,韩校长在谈到对教师的期许时这样说。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学校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引进“四高”人才。他们在社会上广泛招收优秀教师,特别是瞄准教育质量好、高考升学率高的优秀教师优先选拔,重点培养。学校宣传部部长员奔飞介绍说,近年来,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专家型、名师型教师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名师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博士生、硕士生的比例也在快速增长。
古人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教师的思想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有人这样称赞老师:“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王志明,是济宁天立学校初中部课程质量处的副主任,区级教学骨干、区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区级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曾荣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区级优质课一等奖,指导学生获省级数学竞赛一等奖。他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有着对教育工作的痴迷和专注。受到学校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赞誉。
笔者在学校的一篇文章中看到关于对王志明老师的这样一段评价:
“若爱心是抽象的,那王老师对学生的爱则是五彩的,是浓厚的,是具体的。他提倡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独立个性,他从尊重学生的自尊开始考虑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学生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他以“个性充分自由发展”为出发点,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日常生活中,他和孩子们同吃同睡,陪伴孩子们成长,以自身的人生经历,为师者的人生阅历,开导孩子们遇到的青春期的问题和烦恼,温柔中透出坚韧,宽松中又有原则,他既是一位严父又是一位益友。
春夏秋冬,晨曦深夜,每一片教室外的叶子,每一粒跑道上的砂砾,都是他努力工作的见证!”
如今,像王志明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他们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育天下英才”为己任,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济宁天立学校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学识渊博、教艺娴熟、人品高尚的基础教育专家型团队。
把校园打造成素质教育的文化高地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的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强。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扎实做好基础的文章。”
纵观一部世界史,大国的兴盛,民族的复兴,绝非经济实力代表一切,必须依靠文化价值的有力支撑。我国从古至今,就有许多仁人志士具有家国天下、社稷黎民的大情怀,有修身、齐国、平天下的勇担当。
如何以文化人,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活化和升华?
如何加强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淬炼学校教育思想的高起点、高品质、高品味,提升教育的高质量、竞争力和现代化?
言下之意就是,济宁天立学校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学而载道,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和创造力,培养有世界眼光、中国灵魂的优秀人才,将济宁天立学校打造成济宁乃至全省素质教育的文化高地?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今年的清明节期间,学校党员干部在校党支部书记韩顶清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金乡羊山镇的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开展“赓续英烈精神,汲取奋斗力量”主题党日活动。他们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并三鞠躬,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红色的入党誓词在翠绿松柏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党员们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让红色基因厚植于心,深耕于行。
在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内,学校全体党员干部在一张张弥足珍贵的照片和历史文物面前凝神观看,不时询问细节;仿佛时光又回到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峥嵘岁月。无数革命烈士用他们的崇高信仰和铮铮硬骨谱写了壮丽的爱国篇章,用他们的钢铁意志捍卫了祖国广袤的雄鸡版图。大家纷纷表示: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工作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继续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济宁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学校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党的教育路线不动摇,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在全校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良好风尚,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对此,学校领导一致认为: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
“当国歌奏响时,我们心潮澎湃;当五星红旗升起时,我们思绪万千;我们亲爱的祖国经历了多少雪雨风霜,才迎来今日的繁荣富强。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祖国的深情;千言万语,谢不完祖国对我的恩情。”。
2023年3月30日,济宁天立学校小学部举行了“红星向党,初心永挚”为主题的第二届校园红歌大赛。
2023年3月30日晚和31日晚,在全国学雷锋活动到来之际,济宁天立学校高中部举办了以学习雷锋精神为主题的2023年校园合唱节暨“学雷锋活动月合唱比赛”活动。
学生们身着统一的天立校服,脸上贴着小国旗,站在台上,像一排排整装待发的战士,他们个个精神饱满,神情专注,声音高亢,会场爆发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他们的歌声如腾蛟起凤,曲水流觞,红歌抒怀,环佩绕梁。
此时此刻,笔者不得不被这所学校充溢着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的氛围而深深感动着,学子们用他们略显稚嫩、坚定而嘹亮的嗓音抒发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这声音穿透了历史云烟,在孔孟之乡的大运河畔久久回荡!
梦想,从这里起航
在中小学林立的济宁市,新建的济宁天立学校在百年老校面前,还显得十分年轻。但它在业界享有“设施第一,质量第一,考核第一”的美誉,仍然吸引着八方学子。这些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由于教育质量的差异,本身潜能的不同,以及家庭条件的影响,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转变差生,缩短与优等生之间的差距,学校制定了较为科学而详细的方案。学校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有机结合;学校坚持:来一个,培养一个,成才一个;扎实开展培优、治偏、补差工作,这里没有厌学、弃学和逃学的现象,取而代之的是“能学、善学、乐学”的学习氛围。
“天立,好大呀!”,当济宁市政协原副主席张自义站在学校大门口,抬头仰望沐浴在阳光下,巍峨壮观的教学楼上方“济宁天立学校”几个大字,了解学校有志于“培养一批个性彰显,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天之骄子”的培养目标时,由衷地感慨道。
“许孩子一所充满爱和智慧的学校”、“志做中国基础教育的创新者和引领者”,是天立学校不变的初心和崇高的使命。他们认为,唤醒、培育,这才是好教育应有的样子!
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有释放自我的机会,进而获得由心而生的激情。学校针对每个学生的成长规律,相继开发了国学艺术、精品英语、生物科学、书法与国画、播音与主持等26门特色选修课程。以丰富的课程打开孩子们的国际化视野,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孩子们可以徜徉在文学艺术的海洋里,可以陶醉在科学艺术的奇思妙想中,可以遨游在手工制作的创造中,可以自由舒展在绿茵场上......。
在这里,他们可以根据自身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在这里,他们可以无限发挥自己的所长;在这里,他们可以触摸到时代的气息、梦想的模样。
2022年12月,济宁天立学校在第14届寻彩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荣获一个特别奖、一个金奖、四个银奖、二个铜奖、二个优秀奖,并荣获先进集体奖,其获奖作品被中国少儿网络美术馆永久收藏。
“如果把天立课程比作皇冠的话,那么,国学与科学则是这个皇冠上的两颗明珠。”天立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罗实说。
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是天立学校有志于培养“个性彰显,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天之骄子”的目标所在。
谈到“天立科学课堂”,每一个孩子都会津津乐道。脑洞大开的问题,涌动的奇思妙想,从令人惊艳的“唇膏”和“七彩香皂”制作实验,到激活无限想象力的“泡泡手”、棒棒糖,再到航模飞机太空篇......。“天立科学课堂”为孩子们打开了无限的创造空间。
今年新学期的天立科学课,是由中国航空学会指导,天立教育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普课程研发团队合作的航空STEAM课程,带来的是关于航空航天、太空家园、关于宇宙星晨的科学知识。宽敞明亮的航模创客中心、飞行模拟室、无人机编程室等,都是来自航空STEAM课程专业的应用支持。作为人类的“太空家园”,航空航天技术本身就是人们向往星空、矢志探索的结果,济宁天立学校着力打造“天空航空STEAM课程”的意义也在于此。
在天空航空航天科学课堂里,孩子们还会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航天日”活动,每一次的科学课堂,都是一次启蒙,一次唤醒。他们把热爱科学、追寻梦想、探索未知的科学深深的植根于孩子们的心中,这是天立的孩子们的梦开始的地方,他们的未来征程将是宇宙和星辰大海!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文化如香茗,只需浅尝,便有无穷韵味。济宁天立学校开展了“吟圣贤经典,做国学达人”的全校吟背经典的活动和组织千人吟读《论语》活动。学校与班主任一起做好家长的观念转变工作,消除小孩子不能读大书的错误观念,从家庭开始,从《论语》开始,鼓励学生主动吟背,成立吟咏团,家校联动,亲子共修,将开展传统文化复兴扎实落地,于潜心细研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成效斐然。
2021年12月,在世界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上,作品《蒙以修正》荣获“优秀网络作品”二等奖;2022年,学校在国家文旅部“诗画里的中国”频频获奖,共计12件。《中国娃娃》、《斯文在兹》等作品受邀参加山东卫视承办的2022年儒学诵读大会全球盛典。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新建的济宁天立学校,像一艘扯满风帆的诺亚方舟,它满载着无数家长的期盼和万千学子的梦想,它肩负着社会的责任和时代的使命;它秉承着天立教育的追求和目标,乘风破浪,一往无前。(董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