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千年前的古人忧乐精神,融入新时代的实践中?近日,第八届中国范仲淹国际学术大会在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镇开幕,来自国内外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范公思想与新时代精神”的现实路径。
第八届中国范仲淹国际学术大会会场
“大会聚焦于‘唐宋转型’以及范仲淹,重点探讨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唐宋转型’思想文化引领者,是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出具有中国智慧、本土文化、结合实际的理论,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中国范仲淹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范国强介绍。
据了解,近年来范学研究的队伍不断扩大,研究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学、哲学、教育、军事等诸多领域,范学研究成果颇丰。
本次国际学术大会汇聚了范仲淹研究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大会设一个主会场、四个分会场。在两天的议程中,有110余篇研究论文在大会上宣讲交流,3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与点评。此外,大会还宣布了第六届中国范仲淹国际学术评比“优秀论文奖”名单,并为获奖者颁奖。
范仲淹,与杭州渊源颇深。公元1034年,范仲淹出任古建德(睦州)知州。他疏浚梅城西湖,用“以工代赈”的政策创举,解除了百姓的旱灾之苦,并在乌龙山下创办中国古代第一所州县官办学校——龙山书院。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更是家喻户晓。
千年文脉赓续,千年前,范仲淹在建德梅城留下印迹。千年后,这里已经成为“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和“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德市复兴了千年古城——梅城,重建了龙山书院,创设了梅城范仲淹国际会议中心,以文化赋能推进区域文旅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杭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的举办和学术的交流,推动范仲淹精神和新时代地方思想理论建设的融合升华,希望建德在进行严州文化研究、千年古城复兴工作中,在范仲淹思想和精神研究、传承和应用上能够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