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旅 >> 文章内容

运河岸边远去的粮行

[日期:2020-05-15]   来源:中国大运河流域网  作者:中国大运河流域网   阅读: 524 [字体: ]

运河岸边远去的粮行,你知道其中的规矩吗?


明清时运河岸边的粮行,有集体经营、个人单干两种形式。前者规模大、人员多,账目出入和伙计安排较正规。如东关的“奎兴”、“聚样”、“协和”,城内的“文盛”、“聚和”、“昌顺”等。这些较大的店号,代客买卖,收取20%的佣金;另外还大宗地自营,根据市情,籴迟粜快,从中赚取利润。

投资者称为财东,财东只是拿出钱来到年底分红,很少进店跟着干活。财东共同委任一个经理,由他自行雇用职工经营粮行。买卖粮食,店方收取行佣二分(即成交的全部价款中的2%)为利。年终结算分红,除去一切开支的净利润,六成归股东,四成归经理。红理则拿分红的钱,按每个职工出力情况再做合理的奖励,是谓“花红”。

经理接受众财东的股金,创立一个字号,这经理叫“领东”,伙计们、客商称呼其“掌柜的”。掌柜的一要业务精通,秉性忠诚,为财东们所信任;二要有拉进来揉出去的操纵能力;三要有巩固经营业户、管理职工的一套办法。


运河岸边远去的粮行,你知道其中的规矩吗?


旧时店铺的职工叫“伙计”,学员叫“徒弟”。这伙计和徒弟,除经理物色外也多由股东荐送而来。在伙计中有着优越地位的是,每天执掌量数倒斗的“斛头”,俗呼“老头脑”。他是专管往外倒粮食,有一种熟而生巧的特殊诀窍:挟起布袋往斗里倒,粮食倾下,疾徐骤慢一瞬之间,可以蒙过常人眼目,以少充多。看着他倒的确是挺冒尖的一斛,其实在倒时已轻轻使用手法,使空间存有漩涡空隙,实数却大有出入。“老头脑”薪水高于别人,每天吃什么饭炒什么菜,连经理也得以“老头脑”马首是瞻。

会计称“管账先生”,负责记录一份一份粮食的存放和卖出账目,为粜户结算,向买主讨款,周转银根,应付开支。尤其在发生大宗交易时,一个主能成交百余石,“老头脑”一袋一袋地倒斛,同时高声报数。管账先生执笔倾耳静听,并随着“老头脑”的喊声而“哦哦”声诺,表示已经落笔无误。因此,大的店号,光会计就有两三人,应付每天大小不等的交易,年年的麦汛(俗称热麦市)忙得都顾不上吃饭。

城市的居民,向熟识的粮行籴三五斗粮食,不必马上付现款,也可以赊半月十几天的。因此,零星欠户多了,店里也有专门上街讨账的伙计,这叫“跑街”。这专司跑街的,除了向零欠户讨账,同时还捎带揽点生意。大宗交易必须经理亲自出马。每年麦收后,城关各个酒窖子(酿酒坊)准备踩曲,都要把小麦收进才可开工。踩曲备料需要小麦,大的酒窖如“东兴和”、“集义成”、“恒升裕”等,年年要买进小麦一二百石,有的超过三百石。这样大的主顾,成交后粮行可得巨额佣金,能抵半年开销。粮行可以预先以贱价囤下粮食,然后整数抛出。

粮行里帮助倒斛、清仓、倒库、解款、出差、打闲杂的其他职工,天天都有干不完的事。其待遇除工资外,粮行还供应膳宿。

粜户来粮行卖粮食,不可能立即就卖出,可以指定限价把粮食放在那里代销;也可把粮食储存在行里,先借部分钱使用。卖出算账时,粮行会开出清单,列出利息、栈租,还有倒仓、上垛、工力需扣除许多项目的耗费,粜户都得一一认账。

粮栈除了应得规定的佣金外,另有一种“鸽”的收入。所谓“鸽”是卖粮食倒布袋时,抛撒于斗(斛)外的粮食。一石粮食可得“鸽”二升,积习如此,自古已然。

粮行业有“应行打差”的义务。地方军队过境,索要马麸、给养,干粮行者要分担输送,按价讨款,但得不到佣金。地方政府偶有粮食需要,也是如此。过去,同业间还设有公会组织。新的粮行开业,事先须举行“和行”,摆几桌酒席,把同业户请来吃喝一顿,算是大家承认了这一小店正式参加了同行之列。

济宁粮食业在商贸行业中最为兴盛。据载,明清时济宁船运码头,吞吐量最大者为粮食。受济宁城市粮业的辐射,周边地区的粮食除留下税收和自食自用外,多沿运河输出到外地,粮食收获即成为商品,所以也客观上造就了济宁粮食交易的繁荣。同时,从济宁城区的豆饼行、油行、水果行、果品行、面食店、粥汁店等行、栈、店的繁荣上可以看出,济宁运河区域的粮食加工业相当发达,且已进人商品化生产。


运河岸边远去的粮行,你知道其中的规矩吗?


明清以来,由于交通便利,四方粮贩来济宁集散,大粮行达36家,从业人员不下千人;加上一些小型行栈,其资本占城区商业总资本的35%。济宁粮行分为两类:河市和旱市。河市在运河西岸的坝口,有较大粮行9家,日成交上千石。这些粮行沿河搭着几十丈长的竹木棚,棚内用很窄却很长的苇席圈起来的粮囤一个挨着一个。那苇席叫做“踅子”,可以随粮食的增多或减少而螺旋上升或下降,棚后运河边上停泊着一溜溜运粮大船。

运河岸边远去的粮行,你知道其中的规矩吗?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