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今年以来,太白湖新区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招”,全区各部门单位勇于求变、敢于求新、善于求质,一系列改革试点成果和创新性实事取得突破。
改革创新谋发展,砥砺前行谱新篇。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全区“人人敢改革、处处讲创新、事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新区微信公众号将分批展示上半年相关部门单位改革风采。
区组织部(人社局)
改革成果:
★承接省级改革试点:山东省人才领域推进青年人才发展“微生态”建设试点。
★承接省级改革试点:山东省人才领域服务数字经济发展试点。
区组织部党支部书记、人社科科长 丰娟
区组织部(人社局)始终坚持将改革创新作为推动人才领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打造青年人才引育留用的长效机制,分三步走营造青年人才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拓宽渠道 “引”人才,实施青年人才引进、“湖纳百溪·才荟太白”、人才夜市等引才招聘活动30余次,提报青年人才需求600余人,设立 “校园青年引才大使”、人才服务站点等优化人才服务。强化保障 “留”人才,出台政策完善人才保障体系,实施青年人才安居工程,累计兑现青年人才补贴400余万元,提供“一对一”惠人才服务。搭台赋能 “用”人才,创建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集聚青年高层次人才,以人才赋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召开青年人才座谈会、培育树立人才典型,发挥人才—企业循环带动作用。区组织部(人社局)在做优人才生态的基础上,积极对上争取,成功使2项省级青年人才发展试点落地新区,为基层人才改革工作的自主探索、先行先试开拓了新路径。
区政法委员会
改革成果:
★山东省司法厅发文《关于2022年度合法性审查工作情况的通报》(2023.3.28),推广太白湖新区搭建政府合同“一站式”服务平台的经验做法。
★《太白湖新区推行政府合同数字化管理新模式》获省委改革办“山东改革”公众号刊发推广。
区政法委员会副书记、二级主任科员 王德刚
区政法委员会响应国家数字政府建设号召,深化领域内改革,提出在政府合同管理领域创新行政执行方式,将数字技术应用与政府合同管理有机结合,打造政府合同数字化管理新模式。2022年初正式启用“政府合同数字化管理系统”,不断在原有基础上推陈出新,保持应用创新性始终走在前列,同时建章立制完善新区法治政府建设制度体系,在全区范围内实行“一体化”管理模式。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对工作做法进行总结,形成经验材料后,多次与省、市改革办和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对接汇报创新改革成果,此外也积极寻求国家主流媒体刊发报道,以法制日报为主,为新区经验宣传造势,最终得到了省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认可。通过政府合同“标的额全覆盖”、“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管,有效降低了政府合同法律风险和履约风险,2023年以来完成系统内政府合同审查210件,单件政府合同审结时限压缩至48小时以内,全面提升了新区政府合同审查效率。
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部
改革成果:
★《济宁太白湖新区打造公共资源交易数字服务新模式》获省委改革办“山东改革”公众号刊发推广。
★《太白湖新区健全机制强化服务 全力打造一流招投标营商环境》获市委改革办“济宁改革”公众号刊发推广。
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部党支部书记、主任 张雪玲
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部始终坚持“一把手”抓改革理念,提出“数字赋能公共资源交易”的改革思路,以改革优服务,以服务促发展。积极向各级汇报,与第三方机构研究协商,反复论证后制定详细的改革方案。深入钻研上级政策与考核指标,在垂直领域推广路径不多的情况下,开阔思路延伸至整个营商环境大局寻找“突破口”,明确改革目标和争取方向。注重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力求改革创新覆盖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在对上争取上不遗余力,由单位主要负责人赴省市部门沟通协调,紧盯靠上反复推介我区经验,多项成果被省市有关部门认可推广。全流程电子化以来完成各类交易项目约101.02亿元,与传统线下评标相比时效提速将近2倍,实现线上办理“零跑腿”,评审全程“零接触”,服务管理“零差评”,促进新区在营商环境招投标指标中考评得分大幅提升,成绩稳居全市第1名。